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反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雯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Z1)
反语作为一种幽默,讽刺的修辞形式,一直以来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理论对反语的理解过程进行分析,并得出反语可以给听话人提供认知参照点的结论,同时也为反语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2.
康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43-145
在日常言语交际和书面文体中,人们经常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用反语。这一语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们的关注,阐释反语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其中有较大影响和说服力的是Sperber&Wilson(S&W)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理论。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言语反讽分析来证明反语回应论对反语等传统修辞语言的强大阐释力,从而更好地理解Austen作品中独特的反讽艺术和机智幽默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43.
廖海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经典反语对白为素材,从反语构建的视角对奥斯汀的反讽策略进行了剖析,为解读奥斯汀的反讽艺术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44.
托马斯·哈代如今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甚至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生动逼真,忠于生活。哈代的组诗《命运的讽刺短诗十五首》短小精悍,包含了丰富的主题,处处体现了哈代对现实人生百态的审视。更为重要的是,反语、讽刺以及戏剧叙述等艺术手法在诗中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强了诗作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45.
魏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126-129
文学的表现形式有诸多手法,均有其独具一格的应用范畴。通过研究英国著名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文学构成中语言反讽中的关联理论,试图探讨出英语中语言文学的魅力,同时作为外国文学著作的全新理解,构架出反语回应论,进而从更深层次中领悟其魅力。 相似文献
46.
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显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4(11):451-454
鲁迅杂文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它的语言凝炼、丰富、形象、生动 ,饱含感情 ,极具色彩美和韵律美 ,富有表现力和穿透力。精彩的比喻 ,巧妙的借用和反语 ,精致的排比与对偶 ,出奇的警句、警语等等 ,构建了杂文学的艺术殿堂 ,给人以深刻启迪 ,回味无穷 ,为现代中国杂文史树立了艺术丰碑。 相似文献
47.
王承惠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0,17(2):85-86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君子”是指剥削者还是另有所指,“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是反语还是直陈?很值得商榷。经考察可知,“君子”当指劳动者心中所向往的正面美好形象,“彼君子兮”二句是正面赞辞,而不是反语。 相似文献
48.
罗雪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47-51
从外国人日语学习者的立场,从认知的角度,对日语交际中的反语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反语的表现特征,是内含的意思经常为贬义。这种特征为我们在用日语和日语母语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识别反语发话发挥了启示作用。反语认知的决定因素在于反语的提示记号和反语语境这两个要素。反语语境也包含两个因素,它们具有提示反语语境的作用。理解了反语语境,也就完成了日语反语的认知。 相似文献
49.
陈慧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40-42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言语反讽例证分析来阐述如何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理解反语,证明关联理论反语观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反语的强大阐释力。通过论证得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反语回应论不仅对反语有强大的阐释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50.
钟福连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4):89-93
无论是被当作辞格还是交际手段,反语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学者们纷纷从哲学、修辞学、文学、语言学等视角解读反语。纵观早期语用学及认知语用学视角的反语研究,它们具备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从听话人出发理解说话人意图,建构语用推理机制;二是对说话人的态度及反语的命题内容认识不足。从反语的词源说起,对反语语用理论的这两点进行解释,可以为反语的语用研究提供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