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丁琴海 《东岳论丛》2001,22(4):86-90
自司马迁创作《史记》以来 ,古今学人对《史记》的创述宗旨提出了多种见解 ,实录说、发愤著书说、谤书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种看法。这些观点都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意蕴 ,立论各有所据 ,但均对《史记》的创述宗旨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误读。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解读 ,探析出现这些误读的原因 ,探讨隐藏在这些观点背后的时代文化内涵 ,既可加深我们对《史记》及《史记》研究历史的了解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不同历史文化心态的视角  相似文献   
32.
东汉末年是汉魏文风嬗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文人的创作多呈现出新的倾向,这种新倾向的代表人物就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蔡邕。蔡邕文学创作的新变与其重情求真的个性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首先,由于蔡邕个性中有重情的一面,所以其碑文和辞赋的情感描写较多,抒情色彩较强;其次,在求真的个性的影响下,蔡邕在创作方式上追求缘事而发;最后,重情求真的个性促使了蔡邕发愤抒情文学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33.
试论明代宗藩的图书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宗藩藏书丰富 ,著作如林 ,雕椠兴盛 ,在中国图书事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的宗室政策是造成宗藩图书事业发达的基本原因 ,也决定了其发展的特点。宗藩图书事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4.
从“诗言志”到“发愤以抒情”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其中《周礼》中的“六诗”和《诗大序》中的“六义”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屈原“发愤以抒情”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司马迁从理论及实践两个层面丰富了“发愤以抒情”的文艺思想,司马迁以后,继续运用“发愤说”考察中国文学实绩的是刘勰。延续司马迁、刘勰等人的余绪,屈原“发愤说”的文艺思想受到后世的普遍关注。真正拓展“发愤以抒情”内涵的是韩愈和欧阳修。在遵循屈原的思想路线时,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与“文穷益工”的理论主张,欧阳修提出了“诗先穷而后工”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35.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学动力说。西方的文学动力说主要体现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中。而中国的文学动力学说则体现在“发愤著书”说和庄子的思想体系中。比较其异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西文论的异质性,对我们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对先秦具体作品及相关理论的分析,认为“诗言志”中的“志”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各有其特定含义,而“诗”这一文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所担负功能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7.
顿拉 《西藏研究》2008,108(2):34-43
文章以阐述<新红史>的史学价值为主旨,分析了作者著书的社会背景与修史态度;以史学对比法来比较同一时期的史学名著,强调<新红史>的鲜明特点,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从史学角度解析<新红史>及其著者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38.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4,(6):38-38
《竹庄诗草》十二卷,清代乾隆、嘉庆间傅玉书著。傅玉书,字素余,号竹庄,贵州瓮安草塘人。出生于书香之家,乾隆三十年(1765年)乡试中举,此后屡试公车不第,仆仆奔走;十余年,才大挑得江西安福知县,后署瑞州府铜鼓同知.不足三年罢归故里,专事著书讲学,道光初年逝世。  相似文献   
39.
"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孔子的发端,到后世的发展,这一命题的理论内伴随每个阶段的时代特征得以沿革.  相似文献   
40.
司马迁注重立言不朽,主张成一家之言,继承《春秋》笔法,写作《史记》,褒贬人事,表达情感。他联系自己的实际和有关的史实,论述文学史上带规律性的问题,提出发愤著书说。他概括先秦以来儒家的诗乐理论,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与感染力量,强调文艺为社会政治服务。他首先为文学家立传,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思想艺术兼顾的标准和公允的态度评价作家与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