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8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3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66篇 |
人才学 | 32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43篇 |
理论方法论 | 97篇 |
综合类 | 2640篇 |
社会学 | 119篇 |
统计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9篇 |
2015年 | 107篇 |
2014年 | 174篇 |
2013年 | 162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17篇 |
2010年 | 211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303篇 |
2007年 | 242篇 |
2006年 | 235篇 |
2005年 | 225篇 |
2004年 | 185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6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元史学》是西方人文科学中那个“结构主义”时代的著作,要是今天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写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本书对于更具综合性的历史著述理论有所贡献,因为它认认真真地考虑了历史编纂作为一种书面话语的地位,以及作为一门学科的状况。随着十九世纪历史学的科学化,历史编纂中大多数常用的方法假定,史学研究已经消解了它们与修辞性和文学性作品之间千余年来的联系。但是,就历史写作继续把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当作首选媒介来传达人们发现的过去而论,它仍然保留了修辞和文学的色彩。只要史学家继续使用基于日常经验的言说和写作,他们对于过 相似文献
42.
以主体和主体的内在性作为思想基础的朦胧诗,在意象修辞方式上呈现为"隐喻的"或"象征的"两类形态;而"隐喻的"或"象征的"绝不仅仅只是一种修辞方式,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思想方式。朦胧诗人指向未来的时间意识和在别处的存在王国,就是由这类意象修辞形态所建构而成的。 相似文献
43.
刁晏斌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9-116
以定代中现象是当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词汇、修辞现象,以往的研究很少。相关形式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及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一些领域。它的远源是文言中大量存在的同一形式,近源则是港澳台“国语”以及海外“华语”中的同类形式,具有简约化、陌生化、口语化与修辞化的表达效果。受此项研究的启发,可以建立古今之间以及语法、词汇和修辞之间的两个重要接口,从而用之于更多语言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史云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14-121
明清督抚制度当承袭周秦以来的近官以京秩出监地方的监察制度,它与汉代刺史制度、使者巡行制度、唐代节度使制度等都有着历史上的渊源。明代巡抚制度萌芽于建文时,基本确立于宣德时期。总督制度是在巡抚制度普遍推行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特征是跨省置督,总领地方。清初的督抚也是出于监察地方和督察军事的初衷而署置的。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其权力和职掌在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和洋务运动及其以后的变局进一步膨胀起来。在承袭与变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明清督抚制度,其演变有着历史渊源、动力机制、制度机理和路径依赖,它是中国古代监察官地方官化的典型个案,对我国近现代地方政治制度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以往对存现句的研究多是从典型的结构入手做静态的分析,本文把其放在篇章之中做动态的探讨。存现句的变化是丰富多彩的:有自身结构的节缩,简单明了,突出存在主体;有外在成分的介入,构成更大的语句,表达更加丰富的意义;还有的更换了A、B、C三段固有的构成成分,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变不可能存在、出现、消失的人或物为可能,新颖别致,不落俗套,扩展了存现句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46.
张丽敏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10):167-169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帖子”、“对子”、“对语”、“联语”、“联对”、“联句”、“偶句”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楹柱等上的联语,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某种目的而彼此互答的对语,抑或是人们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偶句等。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传之已久的一种文学形式,它融汇了我国历史上各时期的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历经千年而不衰。 相似文献
47.
郝倖仔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24(3):50-55
李商隐诗作的隐义性历来多难索解。从创作心态角度进行研究 ,前人多侧重于常态心理而未涉及其变异心理。义山诗的变异心理表现为 :担心美好事物易逝的“强迫性感伤”情绪 ,压抑对婚姻的怨恨并将其转化为关爱的“反向形式” ,时有压抑性兴奋并将其雅化诗化为“性诙谐”诗作 ,只有在具禁止色彩的恋爱对象时才燃起“犯禁”的激情并在其影响下形成“忆内”诗与“恋情诗”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48.
谭善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88-91
柏拉图在其对话中,并未把修辞学看成是哲学的对立面。对转义的重视促使柏拉图重新规划了一种"哲学修辞",其目的在于打开一条灵魂提升之路。转义在话语活动中的意义在于以美的言辞制造话语形象。修辞学因此有着强大的力量,对话中的苏格拉底意识到无论这力量是来自于缪斯女神,还是来自于诗人自己,如果能将其应用到人类事务中有价值的地方,都将是城邦之福,这是"哲学修辞"的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49.
甄晓婕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60-63
变异是违背常规的一种表达方式.句法变异是英语语言变异的形式之一,它常被用于文学、广告、新闻等语篇.句法变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语义搭配变异、偏离语法形态规则、句法结构残缺、语序颠倒或混乱等,其目的在于达到陌生化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50.
语言变异是广告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语言形式,以符合广告别出心裁、过目不忘的特点.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来探讨语言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广告语言变异的特点,旨在正确理解和看待广告中的语言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