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5篇
  免费   649篇
  国内免费   219篇
管理学   1726篇
劳动科学   55篇
民族学   220篇
人才学   143篇
人口学   235篇
丛书文集   3809篇
理论方法论   596篇
综合类   8817篇
社会学   538篇
统计学   1144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797篇
  2022年   739篇
  2021年   797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27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440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663篇
  2014年   1025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1059篇
  2011年   1045篇
  2010年   1012篇
  2009年   1002篇
  2008年   1063篇
  2007年   830篇
  2006年   716篇
  2005年   673篇
  2004年   499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文章阐述了新闻和广告的互动问题,从新闻和广告互动的意义、必要条件、典型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按照<广告法>的要求,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促进报业的发展,增强报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在分析了弱化牛鞭效应的主要对策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牛鞭效应的层次模型,提出了关于牛鞭效应问题的群决策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应用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4.
叙事的解构     
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在《发现陌生人》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用多重叙事者和多角度展现不同的生活经历、心理过程和意识活动 ,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小说多画面、多视点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挑战 ;威伯站在多重叙述者的角度 ,意在对历史 ,对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65.
章在98级师范大专班140名女生体育课教学的特定范围内,通过书面调查统计分析,提出应利用女生青春发育期的特点,从生理上引导,心理上启发,改变女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状况,促进师范女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6.
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政策的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某些城市的政府人为设置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制度障碍,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本地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歧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限制民工进城就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对降低城市下岗失业率无实质性帮助的同时,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67.
本文论述张欣写作的独立品格及其特殊意义,突出都市和女性两个类型主题,并指出:作者在文本的建构和大众化叙事等方面,都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8.
《经理人》2008,(6):77-77
为配合总部经济的发展,加快形成总部经济的规模效应,助力深圳建设总部经济强势基地,4月23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在福永数据中心举行了“总部经济·信息化服务基地授牌仪暨中国电信深圳福永数据中心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69.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其叙事上的独特角度密不可分。有鉴于此,结合“新历史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通过对其结构特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即第一人称视角与“历史”同步、聚焦变换与情感演绎、民间视野及其视点应用进行阐释,就成为一道重要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70.
“木桶原理”或“木桶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无论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这个“原理”被认为是管理学的一个“著名原理”,或者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这么一个“著名原理”或“重要原理”,据说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这个原理说明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若仅仅将其作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原理”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当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