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5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管理学   365篇
劳动科学   47篇
民族学   243篇
人才学   7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655篇
理论方法论   427篇
综合类   5435篇
社会学   493篇
统计学   94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351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645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728篇
  2009年   709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帽子有防寒避暑、礼仪装饰的作用,其民俗构成有多种因素: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功能用途、民族差异、区域时节、质地款式和审美观念等。帽子民俗的演化主要受民族文化交流、生活条件和社会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它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32.
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思考不是填写模板(模板是供培训时模仿学习).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善于思考的人从身边的平常事中也会发现真理。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3.
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是一篇贴近现实而又给人强烈震撼的小说.本文评述作品对人物悲剧的揭示及对复杂人性的开掘,分析了小说对照鲜明的两种语境,并解析了作家所运用的多重视角及现代新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34.
"历史"在叙事中复活--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叙述行为有其自在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学对历史真实、文学真实、艺术假定、虚构限度等的特别强调。论文主要从作家叙事理念入手,探讨80年代小说叙事变革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述形态的变化,以及历史文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叙述范型的。  相似文献   
35.
本文意在重构茅盾小说的叙事范式 :一个由社会情状与普遍人性交融而成的宏大叙事 ;进而描述这一叙事范式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前 30年主要承传“史诗性”层面 ,后 2 0年逐渐在两个层面交错行进中走向全面的承传 ,由此带来新时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36.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成败关键在于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在解读者中作为课程利益的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文本解读过程中是否彰显,能够直接影响到课程文本解读的效果。因此,关注学生解读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文本的重构,是在课程实施中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诞生是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将进入新的阶段,也是我国领导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38.
卿裔 《统计与社会》2005,(6):28-30,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后,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极大的热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他们的许多真知灼见大量地见诸于媒体。由于十一五规划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制订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相似文献   
39.
高小康在《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深层结构:一是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历史与道德的统一这种深层结构对于官史来讲具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它肯定了已存在的历史事实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在劝喻统治者重道德、重民意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朝代的统治都是天命所归,具有道德的必然。对于小说叙述来说则可能更多地是在满足一种道德需要。这种需要最终被抽象为善恶因果循环报应的叙述逻辑和在戏剧叙事中常见的“大团圆”式结局。二是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叙事意图是由社会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意识形态派生的精神生产活动,而情感化的叙事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用情感逻辑来叙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的是历史的不合理性。这意味着叙事有了与正史不同的意义。这类叙事通过强化表现历史的不合理性,而获得情感表现的强度。  相似文献   
40.
媒介识读的核心是批判性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媒介识读教育在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是国外实施媒介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作为抵消大众媒介对少年不良影响的手段 ,媒介识读教育逐渐受到日本社会各界的重视。日本的媒介识读因电视的介入而得以推广 ,但也因此被打上了深刻的媒介意志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