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9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管理学   255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80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71篇
理论方法论   343篇
综合类   4878篇
社会学   343篇
统计学   124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448篇
  2012年   538篇
  2011年   556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515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472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受到《圣经》文本的濡染,构成了小说创作的罪孽与忏悔、堕落与拯救、受难与皈依等叙事模式。他们在创作中,努力摆脱中国古典小说的伦理教诲传统模式,注重人的外部世界的观照与英雄叙事的传统模式;将对人的处境与出路的思考置予重要的位置,注重于人的内在心灵的袒露与展示、平民百姓人生的关注与描写,使中国现代小说的叙事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毛莨属(Ranuculus)五种植物:石龙芮(R.japonicus Thunb)、禺毛莨(R.CantoniensisD C.)、小毛莨(R.ternatus Thunb)杨子毛莨(R.Sicbolaiimiq)肉根毛莨(R.PoliiFranCh)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这五种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它们之间的酶谱是有差异,但各个种都有自己的特征酶谱。根据酶谱特征和酶谱距离,结合它们的形态,可以认为这五种植物分成三个类群,第一群为石龙芮组;第二群为美丽毛莨组(小毛莨和肉根毛莨);第三群为毛莨组(禺毛莨和杨子毛莨)。  相似文献   
23.
《洪堡的礼物》的叙事模式是用主人公的心理时空结构故事,通过显示主人公的灵魂世界激活故事情节;小说文本故事里嵌着故事,时空交错,完成了作者设计的奇特的故事叙述。  相似文献   
24.
《现代交际》2005,(6):31-31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干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已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是比男人更具动物性的。  相似文献   
25.
严歌苓的<谁家有女初长成>是一篇贴近现实而又给人强烈震撼的小说.本文评述作品对人物悲剧的揭示及对复杂人性的开掘,分析了小说对照鲜明的两种语境,并解析了作家所运用的多重视角及现代新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26.
几米,他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且相信世界上的善与美。他的情感和思绪借由“绘本”的形式传达出来。几米不擅谈吐,敏锐细腻的心是他本人和他作品的迷人之处。  相似文献   
27.
"历史"在叙事中复活--论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学叙述行为有其自在特征,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学对历史真实、文学真实、艺术假定、虚构限度等的特别强调。论文主要从作家叙事理念入手,探讨80年代小说叙事变革以来,当代历史小说叙述形态的变化,以及历史文学是如何建立自己的叙述范型的。  相似文献   
28.
本文意在重构茅盾小说的叙事范式 :一个由社会情状与普遍人性交融而成的宏大叙事 ;进而描述这一叙事范式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前 30年主要承传“史诗性”层面 ,后 2 0年逐渐在两个层面交错行进中走向全面的承传 ,由此带来新时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29.
高小康在《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深层结构:一是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历史与道德的统一这种深层结构对于官史来讲具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它肯定了已存在的历史事实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在劝喻统治者重道德、重民意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朝代的统治都是天命所归,具有道德的必然。对于小说叙述来说则可能更多地是在满足一种道德需要。这种需要最终被抽象为善恶因果循环报应的叙述逻辑和在戏剧叙事中常见的“大团圆”式结局。二是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叙事意图是由社会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意识形态派生的精神生产活动,而情感化的叙事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用情感逻辑来叙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的是历史的不合理性。这意味着叙事有了与正史不同的意义。这类叙事通过强化表现历史的不合理性,而获得情感表现的强度。  相似文献   
30.
叙事的解构     
加拿大作家鲁迪·威伯在《发现陌生人》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结构 ,用多重叙事者和多角度展现不同的生活经历、心理过程和意识活动 ,以及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小说多画面、多视点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传统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挑战 ;威伯站在多重叙述者的角度 ,意在对历史 ,对特定的民族和文化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