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8篇 |
免费 | 117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1篇 |
劳动科学 | 30篇 |
民族学 | 147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27篇 |
丛书文集 | 1122篇 |
理论方法论 | 221篇 |
综合类 | 2463篇 |
社会学 | 274篇 |
统计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37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372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47篇 |
2010年 | 314篇 |
2009年 | 292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271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28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梁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以异质文化为研究背景,针对非裔和华裔在美国社会相似的经历和处境,以非裔文学和华裔文学中代表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类文学集中展现的文化身份建构问题,总结非裔和华裔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影响其文化身份建构的因素,探讨白人主流文化与非裔和华裔本民族文化各自对建构文化身份的影响,提出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双重性文化身份建立的必然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53.
“忘记自己是女性”——从谢冰莹、冯铿创作看1930年代左翼女性的从军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1930年代女性创作表现女人从军从政等雄强特点的,大多出自左翼女性笔下。她们以"忘记自己是女性"作为突破传统性别局限、参与国民革命战争的心理定位,超越并反抗社会性别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以新国民身份承担与男子同等的社会责任。但这种新身份的获得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再没有比女战士、女革命者更能代表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力量;另一方面,这些介入男性领地的女人以抹杀性别差异为代价,通过对男性气质的刻意模仿,达到"像男人"的目的,这是在对传统性别规定的反叛中以另一种形式失落自己。 相似文献
54.
55.
杜文秀大理政权与刘道衡出使英国——兼对刘道衡《上英皇表》辨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道衡没有杜文秀大理政权授予的出使英国使节的正式委任状及大理政权正式授予的官员职衔,他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委派的"使臣"的合法身份.划道衡所带交英国印度事务部的<上英皇表>不是从大理带出的,而是在缅甸形成的.其他说明献"大理所管之地"的图、"献土称臣"及要求出兵援助的信件,都是离开大理以后形成的,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直接授权处理的合法依据.这些离开大理以后在云南以外形成的<上英皇表>及信件本身,不能证明刘道衡具有大理政权"使臣"的合法身份.诸种史实表明,刘道衡不是杜文秀派出的"使巨",他以杜文秀"义子"的身份充当杜文秀派往英国"使臣"的身份是假的,是他脱离柳映苍派出的以马似龙为首的使团后自封的. 相似文献
56.
唐蕃古道上的青海地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中原地区有较大区别,人们对牡丹的欣赏亦有一定的差异。在民间,各民族群众共爱牡丹,呈现牡丹文化美美与共的艺术奇观;本籍士子既接受了传统牡丹欣赏中积淀的文化内涵,又可以坦然清赏牡丹,赞赏白牡丹兼具美丽、富贵与淡雅超俗之韵,表现出追求卓越出群、圆满融通的文化心理;在客籍官员那里,牡丹与“出塞”相连,是历史记忆与现实经验的双重负载,不但代表中原、青春以及既往的美好岁月,也借此表达对职守的忠诚和对任职地的认同。三种文化面相下,潜藏着牡丹文化接受与传播中的身份之别、地域之差,体现了地区文化生态的复杂多元以及融通、创新,彰显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相似文献
57.
浅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58-60
《紫色》(TheColorPurple)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AliceWalker)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全书由92封书信构成。在小说中,艾丽斯·沃克娴熟运用现代叙述技巧,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人称的主线,但又不局限于第一人称,并从人物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在阅读文本时,随着人物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情绪与主观体验,从而清晰透视到女主人公茜莉从麻木、觉醒、抗争到独立的心灵感受和生活历程。本文从《紫色》的叙述技巧和主人公个性的成长两个方面分析《紫色》的书信体风格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8.
身份构建是石油学术语篇中体现作者在该领域贡献的重要方式。为了解英语学术语篇中作者身份的构建手段及其语用功能,收集了SPE(石油工程师协会)英语论文50篇,采用Wordsmith5.0进行检索,研究国外学者如何在石油学术语篇中建构其作者身份,并以“面子保全”理论分析其语用功能。结果表明,第一人称复数各种形式是最重要的建构手段,在不同语境中实现不同语用功能;第三人称抽象名词在建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了与人称代词不同的语用功能;介词短语也是建构手段之一,同样体现了作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9.
冉源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4):11-13
以香港的身份政治为背景,探讨香港国际学校是如何在一种奇特的身份政治中运作,以摆脱民族国家认同焦虑。 相似文献
60.
张宝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4):85-88
在阅读勃朗特自传体小说《简·爱》时,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本身,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性格充满矛盾的简·爱。有人说这是小说的失败。但笔者认为,如果从女性写作视阈观看,简·爱性格的多重性、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她的自卑性,甚至她道德的"虚伪性",不仅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的自身特征,而且还帮助作者和简·爱重新建构了她们的女性身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