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7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742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440篇
人才学   229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3829篇
理论方法论   616篇
综合类   6523篇
社会学   713篇
统计学   10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420篇
  2014年   858篇
  2013年   740篇
  2012年   851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915篇
  2009年   888篇
  2008年   1090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497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编辑法律规范论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编辑法律规范由涉及编辑工作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条例、标准等有关条款规定构成 ,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和强制性特点。作为精神生产活动 ,编辑工作应严格遵守《宪法》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三审稿件制度 ,保守党和国家秘密 ;要充分尊重并保护作者的著作权 ,准确把握对他人作品的合理使用。遵守编辑法律规范 ,关键在于编辑人员树立自觉、牢固的法律意识 ,学习并掌握足够的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72.
试论中国古代宗教崇拜对象及天人关系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宗教的崇拜对象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下 ,从原始宗教发展而来 ,主要是“人”对抽象的“天”进行崇拜。后来 ,在儒道两家的批评和改造下 ,其崇拜对象逐渐由“神灵之天”向“义理之天”、“命运之天”以及“自然之天”演变。与之相应的天人关系 ,也由“天人相分”到“天人相通”,直至最后发展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73.
根据日照长短和方向建构时空秩序,是中国古人对与自身生存息息相关的太阳长期细微观察的结果,这里存在着客观参照物的选择、主体思维方式以及学理层面的解释依据。  相似文献   
74.
复旦大学文博系考古队连续三年参加了三峡库区的文物抢救工作。对麻柳沱遗址和石地磅墓地进行了大规模地发掘 ,发现了史前晚期———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古文化遗存。同时还利用科技考古方法解读遗存信息 ,复原和重建古代历史文化和社会  相似文献   
75.
张文定 《云梦学刊》2006,27(4):23-24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个时代的学术的发展与学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在去年的发言中曾提到学术发展环境问题,当时没有机会细说。这次会上,我主要谈谈学术发展的环境问题。我以为,学术发展的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国际环境、文化环境。一、学术发展的政治环境讨论学术与政治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十分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很难说清楚。学术研究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要讲理性、讲科学性。学者在研究中要有独立性。学术与政治的不分或者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看“风”使舵,是学术的悲哀,政治的悲哀,时代的悲哀。徐思彦主编讲述1963年…  相似文献   
76.
旅游伦理研究是21世纪旅游学和伦理学共同面临的一个前沿课题。我国古代思想宝库中有丰富的旅游伦理思想。我国古代旅游伦理思想大体可以归纳为:一、具有强烈的道德修身倾向的旅游伦理思想;二、返朴归真、独抒性灵的旅游伦理思想;三、尊重自然、保护旅游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旅游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旅游伦理思想的发掘,从而为现代旅游伦理研究提供借鉴,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7.
高小康在《中山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叙事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深层结构:一是历史与道德统一的正史结构。历史与道德的统一这种深层结构对于官史来讲具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它肯定了已存在的历史事实的合理性,因而也就在劝喻统治者重道德、重民意的同时保证了每一个朝代的统治都是天命所归,具有道德的必然。对于小说叙述来说则可能更多地是在满足一种道德需要。这种需要最终被抽象为善恶因果循环报应的叙述逻辑和在戏剧叙事中常见的“大团圆”式结局。二是从情感逻辑出发的历史批判性叙述结构。历史与道德统一的叙事意图是由社会文化传统和特定的意识形态派生的精神生产活动,而情感化的叙事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表现。用情感逻辑来叙述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显现出来的是历史的不合理性。这意味着叙事有了与正史不同的意义。这类叙事通过强化表现历史的不合理性,而获得情感表现的强度。  相似文献   
78.
《清波杂志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系刘永翔先生校注宋周辉的《清波杂志》而成,前后历时六载,用功精深,学林甚有口碑。由于古代笔记涉及范围十分博杂,校注者亦偶有疏失。如卷四《修图经详略》条云:  相似文献   
79.
缘起 几年前读了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翻译出版的<中东战争全史>.作者是日本防卫研修所研究员田上四郎.该书第6章--10月战争(第4次中东战争)中有这样一段话(第251页):  相似文献   
80.
从历史的角度谈绘画与摄影之间相互纠葛与互相依赖关系 ,并预示现代艺术的发展将绘画与摄影两种平面艺术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