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93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36篇
人才学   16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483篇
理论方法论   272篇
综合类   2800篇
社会学   326篇
统计学   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68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567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选取对现代教育有直接影响的几个最重要文化区域,古希腊、古罗马、古犹太和古代中国,对比它们在的教育理念上的不同和由此而导致的教育结果。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斯巴达人重体能,雅典人重智力,罗马人重情商,犹太人重圣灵,中国人爱官位。  相似文献   
52.
李冬梅 《现代交际》2008,(11):33-33
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二十块用粘土烧制的刻着字的小泥板。经学者们辨认,泥板上的字记录的是: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小抄写员的徒弟散步时,遇到了上帝。上帝给了他一块泥板,让他把上面的字如实抄写一遍。泥板上的字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3.
古之"杂说",最初是指百家之说,后来又把它作为文章之一体.作为文体的"杂说",是我国古代论说文重要的一脉,它的产生虽然直接缘起于汉魏之际叙论兼容的杂著,但与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达也有密切的关联.由于杂说体文章极具文学色彩,所以又是古代杂文的别名.  相似文献   
54.
注重敦煌学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新面世已经108年.近百年来,随着藏经洞古代文献、文物的流散而兴起的"世界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已成为得到国际学术界普遍承认的"显学".但是,敦煌学是否是一门真正经得起严格科学界定的独立学科,国内学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对此,我曾经在<对敦煌学百年回顾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一文中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弄清该学科的构建与其学术背景、学术渊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陈伯海先生祖籍长沙,但生长于上海,言谈举止看似吴化。他自幼喜读闲杂之书,较早涉猎哲学典籍。进人大学后,广泛阅读中西文论,偏好思辨的苗头显露,独立思考的个性形成。1957年3月,华东师大召开大型学术研讨会,钱谷融先生因《论“文学是人学”》惨遭“围剿”,陈先生适逢其会,聆听钱师之论,大为服膺,即不顾严峻情势,  相似文献   
56.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知识内容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男性学校教育内容,古代的女性家庭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些,但一部分经过发蒙后的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或者所涉猎的文化知识已经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有些女性已经达到了读经解经的阶段;而在宫廷教育中,不仅教授一般的文化知识,且对宫人施行伦常道德的教育;教坊、青楼女性们所学习、接受的文化教育为"书学"、"算学"、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等内容,其艺术知识修养内容为音乐、歌曲、舞蹈、杂剧、绘画等,与良家妇女相比,教坊、青楼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没有高深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57.
赵娟 《理论界》2007,(10):203-204
中国古代军事伦理文化当中包括许多有价值的爱兵思想,例如卒为手足、身无贵贱、师克在和,将识士情、爱卒如子、甘苦与共,教令为先、严爱相济、人尽其才等。这些好的经验对于做好新时期尊士爱兵工作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8.
耿鸿钧 《老年世界》2008,(15):36-37
古代书论,篇帙浩繁,语言简约,时有重复,间有抵牾。本着古为今用,取精用弘的精神,选吉光片羽,聊述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59.
“综合为治”的法律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法律中的综合为治包括:人治与法治结合,治官与治民统一,审判与调解并举。其中,人治与法治结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治官与治民统一促进了家庭内部以及官与民的和谐,审判与调解并举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60.
我国古代技术创新的核心主体是工匠,其承担着技术发明、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职责。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历史演进,在工匠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并以工匠活动为中心相继出现了家庭手工业作坊、私营手工业作坊、手工工场等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工匠主体活动的局限性。工匠主体与这些主体之间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单一主体去取代另一种主体,使前一种主体在古代技术创新的舞台中隐退。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这些主体以交叉并存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