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3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35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69篇
人才学   12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314篇
理论方法论   591篇
综合类   6086篇
社会学   684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490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639篇
  2009年   693篇
  2008年   782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481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362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在亚太地区,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与东盟主导地区进程、地区秩序主张和未来秩序形态,并在经济、文化与安全领域展开密切互动与激烈竞争。在经济领域,存在美国主导的TPP和东盟主推的RCEP;在政治文化领域,存在美日同盟所倡导的美式民主与价值观念和以东亚共同文化传统;在安全领域,则存在着以美日同盟为基轴的同盟模式和以东盟通过权力均衡与多边机制确保安全的集体安全模式。两种模式并驾齐驱,相互竞胜,使东亚出现了两种差异化的地区进程,其互动模式必将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2.
自2002年10月以来,朝核问题一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方会谈"以及6轮"六方会谈"的成功召开把朝核问题纳入到一个多边框架下解决。尽管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发挥了其他国家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朝核问题的发展过程上可以看出,中国的作用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尽管解决朝核危机的钥匙不在中国手中,然而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和今后的政策趋向不容忽视,它不仅与中国的当前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也将影响到中国未来所处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朝鲜半岛、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993.
胡建次 《船山学刊》2008,(4):138-142
我国古典词学中的词意创造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对词意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二是对词意表现与创作因素关系的考察。上述两大维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意创造之论,多向度地将词意创造的论说取向与空间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94.
韩小龙 《兰州学刊》2008,(10):172-175
悖论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它可以由逻辑术语提升成为一个哲学概念,进而与美学合流成为悖论美学。纵览中西美学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美学悖论:“美的”未必是“美”,形而上的美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当下感性化的审美文化泛滥,对“美的”现象执著追寻,必然导致对“美本身”思考的缺失,从而失去对审美价值的终极追求,解决此悖论有效的途径是将“美的”现象“去功能化”.从而渡过物欲时代的审美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人生的三大不得已的分析,揭示他理想与现实、才华与国力之间的矛盾;自我角色定位错位,导致与后主刘禅关系的危机;不得已兴师动众,伐魏避祸以图自保造成的人生与社会悲剧.文章向诸葛亮的智者形象提出大胆的挑战,一家之言,以求争鸣.  相似文献   
996.
现代审美经验与现代悲剧的形成和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内在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关于悲剧的思考根本上源自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反思。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马克思与恩格斯站在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高度提出审美现代性的理论问题,将悲剧扩展成一个与社会、历史、革命密切相关的广义文化范畴,在此基础上,现代悲剧的理论困难并不在于如何复兴古典悲剧艺术或悲剧理论,而是如何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对现代悲剧经验予以可能性的理论阐释,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异化的世界中重塑主体内在的精神信仰,这种信仰既根植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基于人性内在的深沉力量,在现实生活中则转化为一种外在的革命冲动,从而实现对现实的悲剧性超越。  相似文献   
997.
王雅平 《云梦学刊》2008,29(3):104-106
何其芳《休洗红》一诗几乎全由古诗词意象暗缀融合而成,这些意象形成诗歌的基本骨架,营造出新诗中最具古典美的意境与画面.同时,它们又被诗人重新激活,以古典内涵为原始依托,在诗人的语言场中生长出新的义项,表达着诗人的现代情感与体验.  相似文献   
998.
陈伟 《云南社会科学》2008,2(3):139-142
在1947~1948年间进行的"反美扶日"运动及抗议美国援华法案的斗争中,"美援"成为国民政府与美国、民众间三方关系变化的主要动因.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美援因素影响,国民政府在对内、对美政策上陷于左右矛盾的困境之中,而其最终违逆民意的选择更使它在内政外交中均陷入空前的孤立,并成为其统治在一年之后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9.
乡土文学一直是中国20世纪文学的一大板块。从五四那一代人笔下破败的乡村到沈从文的《边城》那样的现代田园牧歌再到革命年代里《创业史》、《艳阳天》那样激励过两代人的浪漫梦想以及改革年代里那些反思农民悲剧命运的文学思潮、记录乡村变革的篇章,还有,那些怀旧、"寻根"的感伤情绪……乡村文学的嬗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巨  相似文献   
1000.
曲彬 《理论界》2013,(12):159-161
美国作家埃德加·艾伦·坡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恐怖色彩闻名于世,他的《厄舍屋的倒塌》更是成为倍受读者青睐的经典。对这个故事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就可以发现,故事中不但有天才的恐怖氛围的营造,还潜藏着人物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善与美的追求。正是这种崇高的道德诉求,使得作品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令读者百看不厌。品味作品中娴熟的艺术技巧和温暖的人性味道,我们将还原经典更全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