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通过剧中角色的冲突和抉择,描绘了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呈现出一种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它们旨在展示人类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平衡的永恒挑战。首先阐述了法国古典文学与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区别,其次探讨了法国古典文学中“理性”与“感性”的主题,再次思考了法国古典悲剧是如何通过权衡“理性”与“感性”呈现的,并用《熙德》作为案例,从次分析了法国古典悲剧中的理性与感性,最后讲述了古典主义中的理性是如何被浪漫主义反驳的。  相似文献   
82.
杨华丽 《文史哲》2011,(1):109-115
冯沅君是中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学者,又是五四时期的著名女作家。对这两重身份的解读,目前学界还存在太多缺失,而对《淘沙》这篇重要作品的忽略,就是其表征之一。《淘沙》这篇杂感共三部分,分三次登载于1924年的《晨报附刊》。从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生涯来看,1924年是一个过渡期,而《淘沙》中的《郑振铎君中国文学者生卒考》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洞察力以及重文献、言必有据的治学方式等,一方面体现了冯先生前期所受学术训练的成果,同时也预示了冯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品格、气象与格局。从冯沅君的新文学创作历程来看,1924年是一个光辉的起点,《淘沙》中的《郭沫若君的十字架》体现了冯沅君对浪漫抒情派的文学主张的认同,也为我们读解冯先生自身体验与其小说中所描述的悲剧性情感冲突提供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入口。从《淘沙》的第三部分《朱谦之杨没累两君的荷心》可以看出,冯沅君对书信体之于展现主观个性、营造抒情氛围的作用有着清醒的认知,并在此期的小说创作中多有实践。所以说,《淘沙》是我们深入探讨冯沅君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新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83.
作为日本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物语文学凭借其特殊的风格和内容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是日本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由丰子恺翻译的《落洼物语》是该体裁的代表作品,它不仅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对后世具有警醒作用。本文针对《落洼物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解读和评价。  相似文献   
84.
侯字燕(2004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主要著作:《夏完淳》《清华往事》。在《文学评论》《读书》《随笔》《光明日报》《百花洲》等报刊发表多篇文章。以下简称“燕”):宗璞老师,您好。春色已深,天气依然不暖和,您在小说里提过的“醒树风”却刮起来了。这几日您精神好吗?我们可以随便谈谈《红楼梦》么?  相似文献   
85.
受农耕文化的浸润,中国人养成了由己及人的典型的思维方式;受"文以明道"观的主宰,中国文人皆自觉地以文章为传道之工具,因此,代言就成为古典文学最本质的抒写方式。从最早的甲骨卜辞和金文铭文中的代神谕或代王言,到后来书、记中的代他人言,再到后来古文中的代圣人立言,旁及词、曲、小说,整个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6.
87.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观照,具有鲜明、独特的英雄气质。他对屈原、嵇康、阮籍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对陶渊明诗歌世界中的英雄形象如精卫、刑天、夸父、荆轲高度赞美;对唐末、明末"战斗"的小品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雄视角观照,是鲁迅自身英雄气质的反映和投射,这种气质,概言之,具有个性的反抗、决绝的复仇、孤独的牺牲等特征;鲁迅的英雄气质,既渊源于故乡越地文化特质的深远影响,也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界英雄元素的滋养,更是清末民族复兴的时代政治、文化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88.
论文分三个阶段回顾了海峡两岸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历程,分析了目前学科体系上存在的缺憾,对建构具有当代意识的、科学的古典文学学科体系提出自己的设想:一个独立明晰的学科畛域和稳定开放的结构体系;科学多种的研究手段和中西文化的交流汇通;参与现实文化创造,体现当代人文关怀;张扬学术个性,重铸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9.
透过李白和杜甫涉及“携妓”的诗,具体分析李白杜甫对待女性的心态,进而指出在女性观方面,李白杜甫各自的特点。大体上李白是放诞、浪漫甚至不“雅驯”的;杜甫虽然也不乏浪漫,总的是拘谨和严守礼法的,并有“女性主义”的萌芽。两人都有同情女性的一面,但杜甫优于李白。  相似文献   
90.
退休是白辰玉人生中的大转折。1998年从辽宁省丹东市经信委机关退下以后,白辰玉在积极参加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委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同时,坚持用反书抄写中国古典文学名篇400多万字,圆了他“横写反书”的人生梦,撰写出他的人生第二春。由此,白辰玉多次被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