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365篇
理论方法论   298篇
综合类   2183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批判法学的不同代表人物大多主张司法的政治性命题,即司法判决本质上不是基于法律因素而作出的,而是基于政治意识形态因素而作出的。在批判法学看来,司法的政治性是自由主义社会价值多元化必然的结果,其间的逻辑关系在于:自由主义的价值多元化必然导致立法反映不同的价值,这就造成法律体系的内在不一致,自由主义的法律体系就像一个七拼八凑的大杂烩;而内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立法使得司法过程中法官可以并且必须按照自己的意识形态来选择适用法律,这就又导致了政治性的司法。所以,割据的立法、政治性的司法,都是自由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2.
参与民主在西方主流民主(代议制民主)出现诸多弊端亟待疗救的状况下,主张回归本真的民主,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行使平等政治活动的权利。参与民主理论以人民主权论为基础,提倡公民通过平等自由地参与协会活动、工厂管理、社区建设、讨论对话的过程,从而使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得以提高,实现国家政治决策上的真正民主。它是为消除现代民主中精英式统治、公民政治冷漠、民主意识淡薄等问题,而寻求的改造完善主流民主的方案。参与民主虽有在操作、政治上层实行上的困难等不足,但对公民意识的增强和民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在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尤其是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颇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3.
面对现代经济学淡化伦理和中国经济伦理失范的现状 ,对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学派、新制度经济学派 ,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经济的伦理关怀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34.
理性选择范式的发展及其在国际政治理论中的反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政治主流理论的学理基础是理性选择范式 ,但在这一学理基础之上又存在着众多论争。本文首先考察了理性选择范式的学术发展历程 ,然后分析了理性选择范式在现实主义中的应用及其引起的争议 ,考察了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围绕理性选择范式的论争以及建构主义对理性选择范式的运用和冲击 ,最后指出 ,理性选择范式为当前国际政治理论主流学派之间争论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 ,而学术争论的内容又是理性选择自身理论发展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35.
关于本次世界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认为这场危机是"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二是将其当作由生产过剩引发的资本主义循环性危机去理解。但是,观点二并没有解释这场经济危机为何成为了"百年不遇"的事件;而观点一也没有解释自由主义的失败是资本主义的失败。笔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衰落的必然结果,所以,新自由主义的失败就是资本主义的失败。为此,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否定,认为这次危机的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想适应"零增长"的新的经济社会制度。另外,反对金融资本主义,认为应该重视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136.
禅宗文化追求“物之精也”的直觉与意念性言说,蕴含“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禅意静思和悟化“无知之知”、“无言之言”的精神皈依。为此,禅宗哲学崇尚诗禅兼具的“悟”的思维范式、诗境营造和欣赏体征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生命情韵。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典诗学对杜甫的评析在以下四个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一是唐代,杜诗不为世所重,激赏者寥寥,但论评基本能切中杜诗骨髓神味;二是宋代,杜甫及其诗作受到普遍推重,然随之出现穿凿和拔高的倾向;三是元明两代,人们普遍尊唐而不宗杜,不少人受格调论影响极力区划唐音与杜格,出现对杜甫的批评之声;四是清代,人们从总结诗学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审视杜甫,杜甫人格形象与诗作价值得到更辩证深入的评析。这一繁复的历史轨迹,标示出古典诗学批评中杜甫论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38.
王士稹一生三赋悼亡,写下数量众多的悼亡之作,而且别出心裁地采取七绝一体来铺陈悼亡包括的多方面内容,空前扩大了悼亡诗的容量,同时也丰富了悼亡这一诗歌类型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悼亡诗写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9.
中国古典词学"趣"范畴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批评层面对"趣"的承传运用;二是理论层面对"趣"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趣"在北宋前期进入到词学批评中,发展到清代,成为人们品评词人词作的主要审美范畴;在第二个维面,古典词学对"趣"的阐说集中在清代,其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词趣审美内涵、特征、形态、生成与创造等方面的论析。上述两个维面,将"趣"作为古典词学审美范畴的内涵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0.
对西方自由主义视角下“语言消亡”不同诠释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同化的极端语言变革与有同化的极端语言变革是两种相异的语言消亡案例.通过分析研究西方自由主义人士对两种"语言消亡"的相缪反应发现,自由主义者对语言消亡造成的个体身份认同、交流利益与世界文化及语言多样性方面损失的关注并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们在语言保护上倡导的所谓自由正义的追求.对"语言消亡"的研究及理解不应停留在语言变革本身或语言变革的代价上,应追其根由,分析统治与歧视对"语言消亡"的致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