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2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87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710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伊斯玛仪派是一个对伊斯兰教和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政治、思想和军事影响的宗教哲学派别。帕米尔伊斯玛仪派以极具复杂的宗教哲学和打上神秘主义烙印的组织结构闻名于世。肯定人的理性与侧重于世俗主义是帕米尔宗教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帕米尔的伊斯玛仪派在保存正宗伊斯玛仪派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992.
邓新跃 《南都学坛》2005,25(2):60-63
诗学辨体理论研究,是对文学文本文体形态及其风格特征本身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批评史意义。明代是我国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总结期。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繁盛突出表现在严格的尊体批评与诗文体制之辨,以及文学典范意识的确立与古近体诗之辨。  相似文献   
993.
南北宋之争是明末至晚清词学史上的热点论题。谢章铤洞悉南北宋之争的由来和变化,通过揭示朱彝尊尚南宋之论的目的等,充分肯定了浙西词派提倡南宋词的历史意义,同时从三个方面对浙西词派后期偏尚南宋词弊病进行了批评。谢氏还从体式、语言、题材、风格等方面对南北宋词各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4.
许学夷明诗辨体批评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明代诗歌的价值,明清以来有诸多纷争。许学夷对明诗总体成就的认识及对明代诸名家诗的辨体批评实践,对于我们更为客观地评价明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许学夷认为,明诗总体成就虽无法与前代相比,但这并非等于明人没有创作出直追唐人的好诗。明诗成就最高的两种体裁是歌行与七律。明初高启、杨士奇等人擅长五言古诗,明中后期诗人无法企及;歌行体各个时期均有大家,以李梦阳、高启成就为最高;七律在明中后期较为纯熟,何景明为明朝七律第一,至嘉靖诸子虽气象宏大而实少变化,日益趋于雷同。  相似文献   
995.
李力扬的诗歌具有很多后现代派特征,写作手法也有其独到之处。但同时为了阐述爱与死亡的主题,诗人也不乏使用了许多传统的诗歌创作技巧如意象、象征、圣经典故、排比等写作手法。李力扬用玫瑰意象来阐述爱的主题,用黑夜、衣服、雨、等具有死亡象征意义的意象来阐述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996.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著作《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堪称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经典。该著对我国诗话的研究尤为突出,特别是他的《六一诗话》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以"他者"的视野对此进行了创造性解说与文本批评,即:在文类辨异中凸显其诗话的特征;在文本细读中品味其美学意蕴;在范畴阐释中挖掘其理论精髓。这种研究对于中国文论走向世界,展开对话与交流,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与中西文论融通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七月派"重要诗人鲁藜的哲理诗,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剖析世态人性,反思生平经历,意象鲜活,意蕴深邃,语言精粹,诗行简短,显示出激情和哲理的完美融合,达到独创的艺术境界,在中国现代文学殿堂上占有光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8.
明代赋学,出于对唐宋以来辞赋创作浮靡风气的反省自拯,以及对元代祝尧等赋论家重情说的继承,复古重情成为当时的理论倾向,且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即明初重儒思想下的复古赋论,以前后七子等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复古赋论,后期复古派与反复古派的赋学论争以及对汉魏六朝赋的归依.虽然新义不是太多,但在反对前代唐律赋以律束情、宋文赋以理掩情的基础上,提倡“祖骚宗汉”以与时文相抗衡,引领了清代古体赋学的繁荣,在赋学批评史自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功绩与赋史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杨柳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57-160
古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最初起源于秦地,目前已流传近两千年,传统筝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当地音乐结合形成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古筝流派。就地域差异而言,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风格多含蓄内敛,北派风格豪爽奔放。其中,陕西筝派及山东筝派均为北方筝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因地域文化的差异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本文以古筝流派为中心,探究山东筝派及陕西筝派的著作及代表人物,探讨陕西筝派的发展现状,探析传统古筝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探析山东筝派及陕西筝派的发源地、艺术特色、旋律风格及曲种分类,探寻各筝派的历史发展状况,究其根本探讨地域文化的差异对筝派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歌剧的诞生与声乐器乐等姊妹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巴洛克时期音乐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巴洛克时期,歌剧首先在意大利产生后,并逐渐影响至法国、英国。本文着重介绍在巴洛克时期,歌剧在这些国家的发展概况及风格、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