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6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510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28篇
人才学   84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45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3413篇
社会学   510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598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56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21.
顾农 《东方论坛》2004,(6):51-55
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多层次的深入研究,成果极其丰富,而他同时又始终面向现实面向未来,不为古老的传统所束缚.鲁迅整理古籍采用严谨的乾嘉学派手法,一向坚持凡事求"真"的纯学术态度;但他又决不限于资料的整理,更着力处还在通盘地研究小说史、文学史,同时在历史、汉字、碑刻、画象、宗教等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在方法论问题上,鲁迅既不喜新厌旧,也不墨守成规,即使运用古老的传统方法,也颇有新的发展.鲁迅很好地处理了追求学术之"真"与完成战士的使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惜他后期已经没有整段的时间从事规范意义上的学术研究了.  相似文献   
822.
新诗革命具有特殊的历史语境 ,采用了极端的革命方式 ,是一次远远超过汉语诗歌承受能力的文体大革命 ,具有激进、极端的特点 ,完全打破了文体革命渐进才能有效地进行的原则 ,废弃了汉诗诗体的进化所具有的渐变传统 ,不是纯粹的文体革命 ,而是被严重地意识形态化 (政治化 )、世俗化 (急功近利地实用化 )的非诗的极端的文体运动 ,是利用了诗自身的文体革命潜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启蒙运动。这样的文体革命给汉语诗歌带来了特殊的后果 ,影响了汉语诗歌在 2 0世纪正常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823.
“西方民主”还是源于西方的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既然笔者不采用“中国的民主”的说法,自然也不会采用“西方的民主”的说法。这种说法不能区分“属于”还是“源于”,容易把本质论与发生学混淆起来。许多学者喜欢比较中西或者东西(方)历史、文化、制度、思想,却没有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许多理论和方法上的陷阱。在文化比较研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问题,即所谓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模仿这两个问题,也可以针对民主提出:“为什么在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民主?”“为什么偏偏是在西方产生了现代民主?”在试图回答之前,应当审查在提问中是否暗藏玄机。让我们先从考察李约瑟问题和韦伯问题…  相似文献   
824.
在丁玲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和<夜>中,作家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效果发生了背离其女性意识比革命立场更为引人注目;小说的艺术重心在女性意识,丁玲思想中深植的女性意识,其创作方法上的矛盾,以及社会革命与女性命运的不一致,是导致这一背离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825.
土地改革是中国农民的第一次解放,它实现了农民翻身作主人的愿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中国农民的第二次解放,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然而这两次解放都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制度缺陷。要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三农”问题,实现农民的全面发展,必须进行包括身份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土地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革命,以实现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  相似文献   
826.
三论对日关系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日关系新时期: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当今国际战略大环境的基本特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就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时代主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正在日益取代传统安全(军事安全)问题而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的主要关切。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鉴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日益相互渗透(当大国之间相互成为重要市场的情况下,把导弹瞄准对方国家即意味着瞄准自己必不可少的市场),鉴于现代武器技术破坏力的空前增强(如果在拥有先进武器的大国间发生战争,即意味着相互毁灭,同归于尽),[1]使得大国之间兵戎相见、大打出手的情景…  相似文献   
827.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及其政策基本上是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多方面的认识并不成熟,但其理论探索是非常积极和卓有成效的,尤其在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革命作用和阶级属性等核心问题上,已得出了一些基本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的正确结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萌芽.这些早期探索对中国革命运动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今天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8.
上世纪80年代,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主编《回族人物志》,计划同时访问一些回族老同志,以保存革命史料。当时即委托朱桂同女士多次访问了金茂岳同志。现在应本刊约请,朱桂同女士根据当时的访问录音带整理成这篇革命回忆录,它展示了一个回族知识分子追求革命的历程。白寿彝、金茂岳二位老人均已故去,这篇文章的发表,也是对二位老人的悼念。  相似文献   
829.
由于苏联与中国革命的特殊关系 ,苏联一直是中共内外决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战末期 ,由于苏联推行与美国共同支持蒋介石和平统一中国的对华政策 ,中共期待苏联支持并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落空。在不可能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 ,中共对苏联对华政策灵活反应 ,通过利用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 ,阻止了国民党独占东北的计划。 1946年春 ,在美苏冷战日趋激烈的情况下 ,中共正确把握时代脉搏 ,科学决策 ,与国民党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最终保证了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830.
本文从万安暴动、遂川工农革命政权建立、《施政大纲》的制定、边界特委党的领导以及红军主力下山后坚持领导留守井冈山的斗争等各方面论证,陈正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