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71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30篇
社会学   6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61.
韩静 《职业》2010,(15)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后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给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及其自身角色的定位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962.
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中,智者形象经历了由雅典娜到俄底修斯,再到狐狸的变迁过程;动物诗学则经历了从神祗化的狮子到贵族化的马牛,再到平民化的狐狸的演变过程。《伊索寓言》中的狐狸机智、信用、有正义感,是城邦公民的杰出代表,因而成为一位万民皆知的文化英雄,构成了对世界狐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63.
都说犹太人绝顶聪明,此言不虚。犹太人对生命的珍惜,就特剐值得称道。据说,在古希腊的的雅典城邦,每年在大街上都会看到一个奴隶被人牵着,人们把所有的罪过都加在他身上后,把他杀死。古代的犹太社会也有此类“个案”,不过人们牵着的不是奴隶,而是山羊。在“归罪”后,不把山羊杀死,而是把它放逐到沙漠里,此羊就叫“替罪羊”。把人更换为羊,说明犹太人对人的生命的珍惜与尊重。  相似文献   
964.
在信奉多神宗教的古希腊,宗教仪式成为与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仪式的性质分为“敬奉”与“驱邪”两种;多种多样的宗教仪式渗透到了希腊人的生活各个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外在社会管理方面有许多保障人民幸福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本期介绍美、日、法等国的部分经验,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66.
关于自由,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条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展开,可称之为自由的社会史;一条在人类的思想中展开,可称之为自由的概念史(黑格尔意义上的概念)。在古希腊,自由是一种本真的、未经过任何异化的生活状态,因此自由的社会史和概念史是浑然一体的。当社会史中的自由从古希腊世界中日渐式微时,作为概念史的自由才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希腊化时期,自由从人类的存在方式第一次变成为人类反思的对象,出现在伊壁鸠鲁哲学和斯多葛哲学中,表现为作为现代自由确立之前提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觉解,由此自由的社会史与自由的概念史开始分裂,成为两条分别萦绕在人类的现实生活和思想观念中的链条。  相似文献   
967.
刘振 《调研世界》2012,(10):63-64
谈及建筑学,人们脑海中必定会浮现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作品,像以端庄典雅著称的古希腊建筑,以宏伟壮丽著称的罗马建筑等。建房过程主要有夯实地基、构建房屋框架、封顶、内外工程施工等流程,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PPI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968.
向死而在     
死亡,其实离我们每个人很近。家人的遭逢以及社会的变故都可能让死亡直接或间接降临在我们面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真正的哲学其实是练习死亡。中国的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其实,反过来,未知死,焉知生?又何尝不是?!于我们而言,死其实是一个大限,我们的生活因为死亡的存在而折射出截然不同的意义。这可以进一步解读海德格尔所言:向死而在。  相似文献   
969.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明的源泉,是西方文明的宝贵遗产,是古希腊人智慧的结晶。古希腊神话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丰富,主要表现为坚毅勇敢的母亲、智慧和美丽的化身、爱情的追求者、惊世骇俗的反叛者、命运捉弄的受难者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970.
随着18世纪中西文化间的大规模接触与交流,杜甫诗歌在1735年便与马若瑟所选译的<诗经>以及元杂剧<赵氏孤儿>一起,通过法国耶稣会士杜哈德的<中华帝国全志>进入了西方世界.1741年,杜甫的<少年行二首>(其一)从法语被转译为英语,开启了迄今已知可考英译杜诗和唐诗的源头;杜诗的英译历史距今已达270年.在20世纪之前的西方世界,尽管西译杜诗数量有限,西方世界对杜甫和杜诗的认识也比较笼统和模糊,且不乏一些误读误译.但"筚路蓝缕,赓续不辍".正是20世纪前杜诗西译先行者们零星译介所拉开的"序幕",才逐渐引发了后来英美百家译杜的高潮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