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1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772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侯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以上所引,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一段,见(清)吴楚材、吴调侯著《(原注)古文观止》一书第379页,该书由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相似文献   
912.
陆继辂系清代"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古文无论是叙议交融的序文,还是纳深情于和雅的传记,或伤悼友朋逝迈的墓志铭,都能体现出绸缪婉挚、感慨多情的风格特征.他的一系列佳作,足可与"阳湖派"名家恽敬、张惠言、李兆洛诸人作品相媲美.其古文婉挚多情风格的形成,与平生遭际所形成的伤感多情的性格有关,也与其抉摘幽隐、发抒性情的文学理念有关.在"阳湖派"中,陆继辂是一个标格独特的作家,清代文学史上,其人其文都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913.
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西汉灾异奏疏既具有温柔敦厚的经学文风,又有激切疏直的言事态度,同时由于文中怪异现象的充斥,又显得荒诞瑰奇。这些奏疏体现了鲜明的民本思想和知识分子对强权政治所作出的独立批判。  相似文献   
914.
天主教关于教皇的教义和建制,同马太福音第16章第15-19的文字有紧密关系,天主教内外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和解释向来存在着差别与对立.本文沿此介绍了德国"世界报"网上进行的一场争论.这一争论源起于德国许多媒体炒作"教皇"这一名号,由此而言及马太福音这章文字同教皇的关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也展开了争论.本文就此对圣经这章有关文字的不同解释与翻译作了一些比较,以期说明理解的多元性和解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一种开放的商讨何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15.
李红岩 《东南学术》2023,(2):71-80+247
“阐释”本身就是公共形式。阐释对象是公共的,规范也是公共的。阐释的公共性通过“义例”或“体例”的公共性予以呈现。阐释的公共性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蕴含性以及社会性表现的虚假性。图书与知识分类对阐释的公共性发挥了重要作用。阐释的公共性总是伴随着阐释的历史性。人类阐释行为的最初形态原本是公共性的。巫师是上古社会公共行为的标本代表。“诗”是最能标识上古社会生存状态的公共性概念。巫师的公共性奠定了诗歌作为人类母语的位置。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中国最初的阐释学同样是事物注经学,在始源之处即体现出鲜明的公共性。上古时期最典型的公共空间是祭祀场所。由鬼神到祭祀、卜筮、居间说话,最后到文化制度兴起、生活的社会秩序达成,均以公共性的祭祀活动为开端,同时以其为主轴而展开。  相似文献   
916.
儒学有益 ,可以尊崇 ,却不应独尊 ;独尊必然走向独霸 ,失去了其他有益的文化元素 ,必然走向僵化 ,直到死亡。武帝在文化上取舍的绝对性 ,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17.
许结 《浙江学刊》2007,(6):102-110
章太炎的文学批评观虽在一些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著中有所论及,然因太炎视文学乃其学术之余事,故专论不多。而考察相关的评述,太炎的文学思想或被划入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派范畴,受到关注和赞扬;或又因其信而好古,反对委心向西及白话文,又被视为古文学的殿军,甚至遭贬斥为历史退化论的代表。其实,文学进化论只是缘生于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先设前提,它在肯定文学发展的同时又造成文学批评的单一化与非历史化倾向,而从文学的多元性及批评的个性化来看待章太炎文学观之循名责实的批评法、原始返本的认识论、取法汉晋的历史观与雅正闳硕的修辞说,颇具丰富内涵与个性色彩。而太炎以复古为蜕变之文学通变观的传统性,以"拨乱反正"为主旨之文学致用说的现代性,和以经学语境、名学规范与小学基础为内涵之文学批评观的特殊性,其成绩与失败、经验与教训,都是具有历史意义且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918.
阎若璩是清初以考证而著称的学者。他治学异常勤奋 ,广学博览 ,追根溯源 ,锲而不舍 ,注重学术交流。在古文献的整理考订、辨伪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开后来乾嘉学派之先河。费时 30年而写成的《古文尚书疏证》一书集中地体现了阎若璩的考据成就。阎若璩从古籍文献、文辞义例、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地理沿革、以及天文历算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详核细密的考证 ,终于了结了这 10 0 0余年之久的公案  相似文献   
919.
陈三立之大横跨几个时代,长达半个世纪,各期风格亦同中有异。陈堪称“近世以古文为大师者”之翘楚。  相似文献   
920.
"五四"运动后散文创作的成功,在于散文家们在语言艺术方面积极的探索与创新.首先,他们以富有个性化和声色并茂的语言抒情适境,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能在视觉、听觉、触觉方面感染读者,从而使形象性和关感大为增强.其次,他们还以变化多姿的修辞方法描景绘象,如比喻、复沓回环、排比、对仗的应用和动词的巧用等,显示了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此外,他们在广泛吸收多种词汇方面也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如正确地选用古文中的词汇,适当地运用欧化的句式以及恰切地选用方言土语等.他们在语言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功,可以为当代散文创作提供范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