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8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34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895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藏羌彝走廊"内民族众多,文化形态多样,并呈现和谐共存和睦共荣特征,是我国典型的多元文化汇集之地。道教作为中国本土文化,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民间习俗、民众心理等产生了广泛影响。本文以民俗学视角,主要运用"对点式"观察分析法,梳理走廊中具有典型代表的藏羌彝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的道教文化要素,探究道教文化与民间信仰之间的内在关联,拓展藏羌彝走廊的整体文化共同特征,并就如何发挥好民间信仰文化作用,更好推进区域文化产业资源整合、维护宗教生态平衡、增强区域和国家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事业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2.
古罗马文学起源于对古希腊经典的翻译与改写,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本文选取史诗这一体裁,从诗格、神名以及“糅合法”三个方面对古罗马文学“经典化”之路进行描述,剖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阐述其“经典化”之由.研究表明,在古罗马文学逐渐成为“经典”的道路上,翻译子系统与文学母系统、古罗马文学系统与古希腊文学系统以及文学系统与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它的发展与演进.  相似文献   
83.
无论在开始追索与试探的秩序的生长的早期,还是后来致力于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亲身实践中,身兼诗人、批评家于一身的叶维廉,在其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始终暗涌着追索人类元古诗性精神的心理诉求和精神旨归。这条暗涌的精神纽带使他与庄子美学发生了心灵上的感应,将关注点放在物我关系及其语言表达策略上,并推展至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使其对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之现代具有了反现代的意涵,成为与20世纪欧美反现代文化思潮的汇通点。  相似文献   
84.
在“世界的祛魅”中,如何返回魅的世界,是现代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应该从中国传统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唐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具有丰富的诗歌智慧与美感经验,可以为我们重新激活,使现代人有所受用  相似文献   
85.
86.
西和乞巧古俗中的唱词作为女性话语的表征,是历代西和广大劳动妇女的心声,也是西和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较全面地表现着女性对生活价值认同的策略,是女性关注自身命运的言语符号,是女性话语权力独特的实现方式.可以说,乞巧古俗中流传下来的大量唱词是女性情感生活的载体,是寄寓女性精神愿望的重要手段,对研究这一特定地域独有的历史文化内蕴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文字形成的标志、文字发展的趋向、中西初文的对比三方面论述了古汉字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的优劣问题,摒弃了传统的汉字落后论观点,并从文化蕴藉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汉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8.
从河西走廊古地名看古代河西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理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考察河西走廊的历史 ,可以发现 ,这里的许多地名发源于匈奴语 ,如祁连山、焉支山、休屠湖、腾格里、山丹、姑藏等 ;有些则与汉族对河西走廊的开拓相关 ,如酒泉、张掖、武威、敦煌 ,渔泽障、昆仑障、玉门石障、偃泉障、遮虏障、西渠、东渠、黄渠等。这些沿用的古地名不但是各民族历史融合的语言“化石” ,同时也说明 ,强大发达的民族 ,其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和风俗 ,具有辐射性、包容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