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指出中国古诗中的一种思维模式:逻辑跳跃或者说思维留白,通过比较两首译诗来指出在英译中遇到的文化思维困境,并对古诗英译提供策略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22.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23.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诗歌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章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从化解茶事、忆“苦”思“甜”、意象清晰化、以“俚”译“俚”等方面对古诗英译中出现的茶文化翻译进行讨论,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茶文化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24.
在中国古诗的英译领域,格律派十分注重通过译文再现原诗的音乐性。《王维诗百首》的翻译是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音乐性的重要尝试,对其译文的解读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律派译者注重在节奏和用韵两方面"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主张,丰富古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5.
唐诗的经典化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选本之流行,而选本本身也有经典与非经典之别。能够推进唐诗经典化的,是那些经典性的选本。什么样的唐诗选本才具经典性呢?经典选本应该具备两个特点:体现唐诗风貌,为广大读者接受、认可。由此考察人们对选本经典性的认识,会发现人们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还影响着我们对古代文学经典和文学批评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6.
代智敏 《船山学刊》2008,(4):103-106
《西湖拾遗》是选编有关杭州西湖故事的小说选本,通过对选本与原作比较分析可知,经过选者对所选作品重新编排和修改,将话本小说体制补充完整,小说回目修改为上下两卷对偶整齐,对韵文部分进行改动,特别是在诗词方面的改动使诗词和小说融为一体,增强了小说的魅力。《西湖拾遗》的选编表现了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西湖”故事与选者心态契合;原作中表现出的“忠”、“孝”观和以道德说教来实现小说的“劝惩”功能得到选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27.
孟伟 《船山学刊》2008,(1):86-88
《十家四六文钞》和《骈文类纂》是晚清著名朴学家王先谦编选的两部骈文选本,本文结合这两部选本分析了王先谦对待骈散之争的态度以及他的骈文理论,这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王先谦的学术思想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8.
绵延300年的清代桐城派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固守着传统文人的儒家道统,以文章为己任,同时,又受到清代帝王及其统治集团的学术宗尚的影响.通过对桐城派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文论和选本实践的分析,可以发现,清延任何一种学术宗尚的确立、调整或变化都对桐城派诸家的学术主张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古文理论以及选本的编选.当然,这种影响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9.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30.
于浴贤 《东南学术》2007,(4):127-133
六朝拟古诗的繁荣,乃是文学自觉、文学不朽意识下的产物;是六朝人以才学自负与骋才风尚的表现,并蕴涵着六朝兼容开放的诗学精神。六朝人的拟古真正是一种学习提高的途径,一种表现和检验自身才学的手段,一种艺术兼容和开放意识的展示平台。拟古诗的繁荣与六朝蓬勃向上、开拓创新的诗学精神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