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1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梳理《紫钗记》的文本传播,不仅有利于促进其现代传承,还具有文献价值。文本传播是戏剧传播的根本,《紫钗记》在明清时期的文本传播包括全本、选本和评点本。全本传播是选本传播和评点传播的保证,通过对全本版本和种类的分析,可以快速把握其传播和演变的脉络。选本传播大致反映出《紫钗记》在戏曲舞台上的演出和受欢迎程度,评点传播由读者对《紫钗记》的阅读反馈构成,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剧作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93.
楼艳艳 《生存》2020,(7):0105-0105
诗、画本是同家。中国的国粹——古诗和国画都蕴含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向人们表达了某种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古诗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古诗教学中若能“诗“”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 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4.
选本作为一种颇为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在诗歌传播接受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代部分宋诗选本的定量分析,并结合文艺学和审美学的定性研讨,这是考量"江湖诗派"传播接受情况和文学特质的有效路径。"江湖诗派"在宋诗选本中的入选量,可以见出他们在中国诗歌接受史上的起伏变化,"江湖诗派"独特的文学质素使其在宋诗选本接受中具有了一定的诗学地位。中国诗学观念的发展演变,多样化的编选宗旨等众多因素影响着"江湖诗派"地位的沉浮升降,同时对"江湖诗派"的传播接受亦起到了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95.
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养——由《古诗十九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解读,说明传统文化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6.
《古诗十九首》的感伤内涵,表面上看来是关于相思离别、游子望乡、生命苦短、世态炎凉等日常生活中悲苦的感叹,实际上却蕴藏了更为深沉的伤痛,是一代文人处在社会大裂变时无所寄托的精神孤独、无所追求的文化哀伤、无所归依的人生悲凉。  相似文献   
97.
诗歌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诗歌,是人类抒情表意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诗大序》评价古诗,"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有人说,诗歌是文学语言的最高形式;有...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宋人选唐宋文选本选录唐宋作家之散文数量进行排比分析,得出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他们是苏轼、欧阳修、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司马光、张耒。八大家的诞生,各有其具体原因,且与宋代古文、理学同源共存的特定学术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学批评方式,评点到宋代才正式形成。宋代文学选本中的评点包括符号标识与文字批注两种形态。符号标识经由从抹划到圈点的演进历程,并在实际评点、刊刻过程中形成一套大致统一的符号系统。文字形式的批注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普遍存在,但不同选本中文字批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0.
《古诗十九首》中充盈了动物、景物、时空等典型符号,通过对它们的解读,可以挖掘诗歌深层蕴藏的大量信息,这些有生命物和无生命物,真实地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诗人将这种感情通过"符号"寄托物表现出来,形成了忧郁、凄凉的文学审美观,也反映了动荡时代下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