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4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34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略论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问和作者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应是建安十六年(211年)至魏明帝景初年间(约239年)之间的作品,其作者不可能是东汉下层文人。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既包涵着丰富深刻的哲理,也蕴含着发人深省的禅意,二者相融相通,增强了诗歌的生命力。对古诗哲理和禅意的统贯解读,不仅能使人理解文学与佛教的紧密关系,更重要的是有益于现代人性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语用翻译理论的阐释,从文化差异和古诗含蓄性的角度讨论了古诗的难译性,指出古诗英译中运用语用翻译的必要性;结合例诗从3个等效层次上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最后从美学角度讨论其运用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04.
朱生豪莎剧翻译中的古诗是朱译本中文词最出彩、意境最悠远、表达最极致的部分,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是互文性,由此内容重点、修辞手段、意象建构和情感效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古诗译文主要体现在墓志铭、书信、歌谣、结束语等文体形式中,通过运用互文性,传奇神韵,达其意趣,显其命意,展其特色,集中再现了朱生豪莎剧翻译的中国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徐中舒先生借鉴前人古书年代考证方法和理论,穷原究委,综贯会通,高度重视古诗著录、拟作、称引、诗体、文字、特别名称的同时,积极寻绎历史、地理、习俗、思想、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证据,建立起以文史互证和多学科知识相互配合印证为特色的新的研究范式。徐氏古诗考订方法论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值得中国古典文献学界和史学界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江西社会科学》2013,(6):101-104
刘禹锡在中唐文学史上于元白、韩孟两大诗派之外独辟蹊径,被誉为"诗豪"、"国手"。其原因之一在于他咏史诗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刘禹锡身处"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背景、其所参加的"永贞革新"及失败后的被贬经历、唐代的文化环境等是他创作咏史诗的政治原因。20余年被贬之地郎州、连州、夔州、和州,为刘禹锡咏史诗的创作提供了地理上的条件。而咏史诗所具有的特性及其在中唐时期的成熟进一步促使他进行咏史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7.
《社科纵横》2018,(6):132-136
诗词本来就是文字、音乐、舞蹈等紧密结合的产物,所以才有"诗歌"之称。改变传统古诗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唱、演奏、描绘、舞蹈、赏析、表演、评说、写作等活动的教学策略,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别出心裁地进行教学实践,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古诗词,并能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距离现代较远的文化精髓,创设情境,能够与学生的认知、情感、生活、环境产生联系与共鸣,让学习者与文本、学习者与作者、学习者与社会以及学习者与自身对话,促进学习者主体人格的发展,建设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08.
109.
刘诜是元代诗坛上成就较大的一位诗人.在其诗歌中,七言古诗成就尤其突出.他的七古有两大特色,一是诗法继承上有着宗唐倾向,而以慷慨的诗情呈现出来;二是其笔法艺术上结合叙事与抒情,在对照叙写中直接抒情,这也是其诗学宗唐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0.
古诗十九首》在意象群的使用上,注重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意象词的使用。这既是对《诗经》的继承,亦是对《诗经》的发展。其使用的各类意象群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成的整体意象群是鲜明、生动而深刻的,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在意象群的运用中,其多化用前人诗句,多植入传统故事,多叠字、叠词等手法,给予后人诗歌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