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409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824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潘培伟 《理论界》2013,(1):112-113
行政首脑限任制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论述到了限任制思想,亚里士多德的限任制思想触及了行政首脑限任制的灵魂性特征。行政长官限制的实践可以追溯到雅典宪政时期,官员一届任期普遍较短,而且一个人不能连续两次担任同一职务。古罗马时期限任制思想的代表人物西塞罗强调官员应该是由选举产生并且不得连选连任。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官员普遍由选举产生,并且有一定任期时间和任期次数。  相似文献   
52.
传统文学史认为,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以及《上山采蘼芜》、《陌上桑》等乐府民歌皆出自两汉时期.但通过考查《古歌》中的金殿、主人、弹棋等词语和《上山采蘼芜》之“从閤去”、“长跪”等词语,《古八变歌》“章华台”即为曹魏“建章台”铜雀台以及《凛凛岁云暮》之“重闱”等,可以得知,这些失去作者姓名的“古诗”,其产生背景并非民间,也非下层文人,而是宫廷背景之下的产物,这几篇诗作的作者应是甄后.  相似文献   
53.
《北方人》2010,(3)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  相似文献   
54.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理论口号与实践间存在巨大差异,由口号上的“宗唐”得出元诗“反宋”的引申并不能成立;元代诗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官方“雅正”诗风建立的过程,元人自身的陈述既剖明又遮蔽了历史.  相似文献   
55.
《新少年》2011,(1):78-80
10岁的亚瑟是个淘气的男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不得不把他寄养在奶奶家。奶奶家就是他的乐园,这里不但有美丽的花园,还有装着各种奇妙东西的储藏室。亚瑟的爷爷在四年前神秘失踪,储藏室里存放的,就是爷爷多年来搜集的古器物和一本写满奇特见闻的日记。这些东西成了亚瑟每天钻研的“宝藏”。  相似文献   
56.
《古文苑》辑录了八十五位作者的二百六十四篇作品,其中五十七位作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和《宋史·艺文志》等七部目录书籍曾经著录(或没有著录)其别集。通过考证这五十七家别集在唐到元初的散佚及重辑情况,发现《古文苑》在这个由佚到重辑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7.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本文对与语素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语素的性质、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语素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8.
祁山古道中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山古道中段指西秦岭南支和北支之问的部分,分为寒峡支道和黑谷支道。一、寒峡支道。起于今礼县长道镇,溯西汉水支流漾水河南下至西和县城附近,经骆谷径、龙门径和威武径南下与南段接通:1、骆谷径。在今西和县城折向西南顺洛峪河南下,渡西汉水,在今平乐镇与覆津道连接。2、龙门径。在今西和县城向东南翻越红岭山,经石峡镇坛土关至成县纸坊镇分三路,一路顺甘沟河南下,经府城镇至太石河渡西汉水,接南段覆津支道;一路经小川镇南下。于镡河南渡西汉水接唐鸣水道;第三路东经殿山梁、白洼崖或西狭栈道至同谷古城,接青泥河道、木皮岭道、白水路和青泥岭道。3、威武径。起于西和县城北,东南经芦河、草关村、上六巷、下六巷至石峡镇与龙门径汇合。二、黑谷支道。该道起于白关堡,经汪川、苏城、黄渚、水泉南下至成县。  相似文献   
59.
语素和语素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例证法,指出汉语共时与历时层面都存在不同类型的语素化现象,梳理不同层面语素与语素化研究的现状,并讨论语素化演变阶段、语素化与词汇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0.
《阅读与作文》2010,(8):57-57
在历史上,有许多事情人们不能逐一细数掌握,比如阿拉伯数字并不是起源于阿拉伯国家,由于国库空虚,古罗马皇帝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付费公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