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95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409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824篇
社会学   69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塞罗作为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法学家,在总结古罗马共和时期的战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战争法思想。他的战争法思想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战争理念,对今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2.
过去的10年,在我国文化史、文物考古史上,堪称收获极为丰硕的10年,它延续了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古代文献大量出土的势头,带给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相似文献   
63.
明清时期亲属谦称中的谦语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属谦称特指那些基于亲属关系上的面对他方引称己方亲属时或面对己方亲属自称时所用的谦称.明清亲属谦称丰富、活跃却并不杂乱,它们大多含有"家"、"舍"、"敝"、"小"、"愚"等比较固定的表谦语素.通过明清时期含谦语素的亲属谦称的典型实例,可以对亲属谦语素进行梳理,得出当时社会对它们的使用规约,以为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亲属谦语素及亲属谦称的正确使用提供指导、借鉴或思考,也为亲属视野下汉语谦语史的研究奠定明清阶段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4.
“十恶不赦”,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十恶”指的是什么呢?有不少人以为是“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65.
近些年来汉语产生了不少新词语,这些新词语中,有一些语素构词能力相当强。这些构词语素的来源途径不一,其中“族”、“党”、“奴”、“客”等有其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66.
学界关于白居易<读张籍古乐府>的写作时间有"元和十年"和"元和初年"两说,本文从该诗文本出发,结合有关文史资料,详加考证,认为"元和十年"说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67.
(一)艺术性较高的树桩盆景,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才能创作出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形神皆佳的桩景作品,无疑是盆景爱好者和制作者的愿望。实践证明,通过人工促老催古的技术处理,即可达到短时间使树桩成形的目的。其技术措施是:(1)选材。每年冬  相似文献   
68.
2 0世纪初实证史学思潮勃然兴起 ,生于潮流中的钱穆以擅长考证见称于世 ,在 2 0世纪实证史学领域占有重要一席。所著《刘向歆父子年谱》、《先秦诸子系年》为其考据成就的代表之作。对先秦学术系统的清理 ,对于中国学术走出经学时代 ,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以现代语言学为宏观审视点,对古辞书进行开拓性探究,从中系统概括古文献语言的特征和规律,是殷孟伦先生古辞书研究的个性特色。其重要成果有:从"词本位"角度研究古辞书,承认传统语言学是独立学科;古辞书社会功能是规范语言与指导生活;为古辞书开了"分类之端";辞书应展示语词纵横历史轨迹;以语义为核心,从语言探语义,辞书义项应具高度概括性。殷氏古辞书论,是建国初期我国现代词典学初步形成阶段的主干部分。  相似文献   
70.
方言是民俗文化的组成成分,其自身的发展及变异蕴含着历史人文因素。鄱阳湖畔各县市古透定母今读类型中蕴含着多个历史层次,是赣文化融合吴楚、中原文化并结合自身变异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徙是推动文化融合的主要推动力,稳定的历史行政地理则有助于鄱阳湖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及保持,同时自然交通地理则影响着该区域的文化格局及流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