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5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代汉语“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累"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多歧义动结式,有主语指向、宾语指向和施受颠倒三种解读,是汉语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二十年来,"追累"句式的生成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复合词"追累"的生成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这些争议为线索,对词汇生成论、词汇句法生成论和句法生成论等几种论点进行了评析,最后总结了相关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历年的分数统计,写作的平均得分率始终维持在40%-50%的低水平。写作问题主要存在于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若在英语写作教学中代入"词汇组块"培养模式,学生的语言输出充分性和准确性会得到提升。"词块"的种类为语言知识的分析、记忆、提取、使用提供了索引功能,加快大脑解码和编码语言的速度,减少写作虑感,并在降低批判性写作思维模式比例的同时提高创造性写作思维模式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七言体起于七言句式的确定,骚语由于缺乏七言句式的限定不能指为七言体之起。七言起于汉代谣谚、镜铭、歌诀,亦有文人偶作并赋体七言系辞,但汉乐府五言蔚为正宗,并以文人拟乐府居于雅正,而七言俗制罕作。然七言魏晋不兴,非在句句平韵导致意脉不相连属、不堪叙述抒情,而主要在于俗制不入、句长为难。及南朝宋鲍照七言隔句押韵新造其体,开启南朝七言之盛,与五言同时接受声律规范,卒成七言律体,但命意、造语犹仍南朝乐府七言,表现为早期七律的重要特点,这是因为七言新体形成既晚,不及五言经由自汉以来文人拟乐府的长久积累形成文人创制的精工锻炼。在七言律体的形成过程中,声律和联对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球正成为新兴的热门体育运动,本文针对网球英语新闻中的句式特点,选取China Daily,ESPN以及the Guardian中的文章片段,分析了此类新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妍 《理论界》2012,(10):142-144
动宾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对其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动宾句。本文根据原型理论将动宾句分为原型动宾句和引申动宾句,并就这两种类别所代表的单宾句、附加式单宾句和双宾句从自由度、显著度和可容度三方面作以句式关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穷尽性考察描写了南宋时期禅宗语录《五灯会元》中"相似"比拟句式的使用情况,从历时的角度考察各类比拟句式的来源、演变,并从共时的角度揭示其在《五灯会元》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胡伟  王嘉 《殷都学刊》2013,34(1):98-101
从语义上看,状态动词一般是非自主的,它表示某事物处于持续状态中的动作.不带受事宾语是状态动词最基本的语法特点.状态动词主要有“NP+ VP、NP+VP+O、NP+VP+C”几种基本句式.  相似文献   
18.
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讨论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探讨二语习得中句法发展模式来是疑问句式的发展规律,认为二语特征参数的设置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渐进地逐一掌握词汇形态特征来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逐渐发展中介语系统。  相似文献   
19.
词义和句法过去是分开研究的,最近开始关注两者的关系.对者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词义的变化会影响词的句法组合,反过来,句法也会影响词义的变化,还有的是词义和句法组合同时发生变化.着重讨论“语境吸收”和古代汉语的使动句式(构式)对词义变化的影响,并以“谓”和“言”为例分析了词的语义要素变化和词的句法组合变化对词义派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词体最鲜明的外在语言形式和特征乃是其参差错综的长短句式。这种长短错综的句式组合,体现了不同于整齐诗体的表现形式和表意特征;同时对于这种句式不同的表意策略,也是形成词人不同风格的重要因素。词体这种长短参差的句式,具有着细腻层深、曲折婉转的表达特征,体现了中国诗歌语言表意功能向更高层次、更深层面发展的必然趋势。词体的出现,完成了中国诗体由齐言向杂言的飞跃,在中国诗体以至文体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