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5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中国古诗对加里·斯奈德的影响是全面的,这一点很明显地体现在他的诗歌内容、诗歌意境和诗歌的创作方法上.他于诗作中多次直接引用与中国有关的各种素材,同时也把意象并置的方法熟练运用在中国诗的句式中,营造出宁静含蓄的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22.
辞赋是亦诗亦文之体.它的句式是在吸取先秦诗骚艺术经验基础上,由一批天才赋家渐次创造出来的.其字数以四言、六言、三言为基干,形式以对偶为主而骈散结合,既有散文的灵动之气,更有诗歌的整齐之美,摇曳多姿,美不胜收.这种优美的句式不仅是辞赋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后世诗文有不少体式从辞赋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23.
虚义动词发挥的根本性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济造句之穷;二是提供一种更适合语用需要的表达方式.英汉虚义动词各具特点,在使用范围、表意特点,以及内外部结合规律等方面体现出诸多差异.虚义动词为我们提供一个由汉语看世界语言、由世界语言看汉语的理想之窗.  相似文献   
24.
从外国诗歌语言中借鉴而来的欧化语言贯穿了整个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这主要表现为欧化词语的介入、语法与句法的更新以及语言表述方式与诗歌功能的拓展三个层面。尽管其命运坎坷,但已经内化为现代诗歌不可离析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5.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合一个主谓句而构成的短语,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了主谓短语的主语,而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就叫兼语句。本文从兼语句的三个部分入手,论述《论语》和《孟子》中兼语句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6.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27.
宋代选择问句句式可分为[A+否定词(+A)]式,[A,B,(C)]式和[A,B,(C),+特指问]式三类."对立"是选择肢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基础.与唐五代及明清相比较,宋代选择问句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了从近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向现代汉语选择问句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语言中任何一种单位的意义 ,都是在语境中而得以终极确定的 ,因此通过对语境的分析去寻求语义 ,便可称为“循境求义”。王引之认为 :“经之有说 ,触类旁通 ,不通全书 ,不能说一句 ,不通诸经 ,亦不能说一经。”这种以“诸经”为语境、以“全书”为语境的观点 ,较之现代语境学说 ,则显得眼光更为开阔 ,更为高远 ,对学识的要求也更严更高 ,可视为“大语境观”。  相似文献   
29.
对《醒世恒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从用量及结构等方面探讨“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为……所”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阐述被动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30.
"三字结构"是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实义语词按词序组成的诗句结构.它与语言的发展同步,滥觞于较早的散文和诗歌中.屈原大量使用"三字结构"所创造的奇偶相谐的诗歌句式,不仅构成了屈辞新诗体的要素,而且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句式及其语言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