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74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451.
英语写作旨在影响读者,平辅直叙、开门见山固然达不到目的,句式呆板也收不到预定的效果。笔者认为有意识地变化句式会使文章熠熠生辉。本文讨论了五种变换句式的手段与五种修辞效果,认为变换句式以获得特定的修辞效果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52.
古典诗词翻译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而又难度大的部分。从诗歌文体的韵律、句式、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之金陵判词的艺术特色,针对杨宪益与霍克斯两种英译文,比较研究了两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及艺术成就。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和汉英对比研究,说明了译者如何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特点,采取增补、转换、虚实文化等翻译,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453.
为体现出法律文书庄重、客观的效果,法律英语常用陈述句、完整句、长句及被动态等句式。文章讨论了法律英语的这些句法特点以及句式运用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454.
现代汉语连动句式的语义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讨论了连动句式的语义分析问题 ,然后对连动句式的语义从主语同谓语动词的关系 ,动 1、动 2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5.
句式错落有致,语言灵动自然是语言有文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谐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相似文献   
456.
《道德经》二十八章可看作五千文的拱心石,因为其秩序含盖了人的生命--"知雄守雌"复归于"婴儿"、社会生活--"知荣守辱"复归于"朴"、以及最高的自然境界--"知白守黑"复归于"无极",由此求得的是圣人之用--"大制不割".其句式也包括了"取舍式"、"回旋式"、"中和式",其中尤以"中和式"最具道德经的"道法自然大化于无极"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秩序与句式,两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57.
本文是《汉语编插句式研究》的续篇,提出"负结构方式"这个语法范畴,实现了网络平面式的编插句式与语法学界流行的线性结构观念之间的沟通,进而通过对古今典型语例的图解还原,展示编插句式理论在汉语研究各个层面上的实用价值。申明编插句式理论和它的图解还原方法的发现是对迄今的语法理论的必不可少的开拓与补充。  相似文献   
458.
《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对一些语法现象有所认识,注解中有许多解释语法的例子,有对词类的认识,有对词组结构的分析,有对句法成分的认识,有对句式句型的分析。  相似文献   
459.
英语SVOC句式与汉语兼语式都表述了“使(让)其他的人或事物处于某种状态或表现某种行为”这样的概念。这种概念的表达是建立在“人类中心说”这一共同认知基础之上的。两种句式结构方面的相似性也为对比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60.
节奏、句式和诗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三个范畴.节奏和句法为实,诗境为虚,看似互不关联,可是实际上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诗歌的音义节奏与句子结构是诗境营造的语言基础,而诗境则赋予诗句以生命和感发人心的力量.然而,每种诗体有没有其独特的节奏、句式、诗境,每种诗体节奏能催生什么样的句式,新节奏与新句式的结合又会产生什么新的诗境,提供何种难以言传的审美体验?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文章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参照传统诗学对节奏的研究,较为精确地描述各种诗体的节奏.二是借鉴语言学句法论,仔细分析不同诗体节奏所催生的种种独特的句式,从而在时空、读作者关系的深层上探究各种诗境的生成方式.三是用节奏和句式分析的结果来阐释古人对各种诗体、诗境的直观描述,以求从感性的"知其然"迈向理性的"知其所以然".通过较系统地研究中国诗歌的节奏、句式、诗境的演变过程以及内在互动关系,也许能为古典诗歌传统提出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