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8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24篇
理论方法论   373篇
综合类   2386篇
社会学   12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49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42.
钱钟书小说文化反思的怨恨的现代性体验主要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怨恨,他不但怨恨传统知识分子而且也怨恨现代知识分子。钱钟书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围城与多重怨恨中苦苦挣扎,钱钟书的怨恨就是每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  相似文献   
43.
加拿大当代文艺理论家琳达·哈琴以其独特的反讽理论迥然有别于历史上的反讽理论,也不同于同时期的后现代反讽观。她将反讽同后现代政治结合在一起,并试图改变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解构性内核,在“后现代之后”的文化语境中重建具有张力和建设性的文化理论。正是在这一点上,哈琴的反讽政治美学同元现代主义理论有了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共同迎接“后现代之后”文学理论及文化理论发展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44.
路德宗教改革不仅确立起人的主体性、内在性,还为德意志民族开辟出“内心情感”与“精神信仰”一体化的思想进路。面对启蒙对宗教的批判,黑格尔立足于“批判性统一”的立场,运用哲学美学话语调和现实与信仰、理性与自由、主观与真理之间的冲突,并最终以“和解”的策略从“精神现象”层面努力解决现代性的危机和分裂现象。这既由“和解”自身的哲理特质所决定,又与“绝对精神”的演进方式和逻辑展开形式密切相关。它外化于美学艺术体系的话语建构中,无论是艺术史的观念及其艺术门类,还是艺术史的历史演进及其类型变迁,均贯穿着“和解”的“辩证法”,并在哲理表达中达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统一。  相似文献   
45.
秦德君 《决策》2004,(11):55-56
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公共事务,出现了公共权力以后。就有了一个公共权威“公共形象”的问题,但只是到了“现代性”的背景下,这种“公共形象”才具有了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意义,才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理性内容。  相似文献   
46.
西方人类学对于"仪式"的研究,从早期的"神话—仪式"学派,到后来的功能主义学派、结构主义学派,再到象征主义学派,将仪式研究从原来视野相对狭窄的宗教神话领域逐步扩展到更为宏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此过程中,西方人类学仪式研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类学仪式研究的知识谱系,完成了西方人类学仪式研究范式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47.
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将视野转向处于民间原始状态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现代性语境下西方社会所关注的原始文化和原始思维具有疗救现代性文明病态的效果,而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来说,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具有揭示、批判民族根性中的蒙昧性和通过对原始文化形态和思维的表现唤起现代人生命活力的双重价值。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对现代性反思的深入,对韩少功的寻根小说创作的双重价值的关注在不同的时代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8.
西方美学史中的"西方"二字只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不是政治概念。因此,没有理由把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排除在西方美学史之外,或者把两者对立起来。从系统论的观点看,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绝不能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它是西方美学发展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把它放在这个整体中,研究它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在整体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把握它,也才能真正勾勒出西方美学乃至人类美学发展的真实面貌。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四个字可以概括:承上启下,或说承前启后。所谓"承上",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与黑格尔以及康德等人的关系。所谓"启下",是指马克思主义美学对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以马克思为例,他的美学思想在吸收传统美学精华的同时又构成了对传统美学巨大的挑战,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与同时代的美学一道成为开启现代美学的原动力之一。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即有突出的表现,具体就是:追求人—社会—自然的统一,超越唯心与唯物,融合主体与客体,自觉的历史意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49.
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采用了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述者“我”在回顾性叙述中会交替使用“叙述自我”视角和“经验自我”视角。小说通过这两者在两个叙述层中的转换和交叉使用使整个故事在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的相互补充中完成对于叙述者“我”的心灵成长史和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兴衰史的叙述。双重聚焦的使用既使小说对于现代性弊端的反思得以强化,同时又丰富了该小说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50.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