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本文通过解读准噶尔汗国灭亡后卫拉特蒙古佚名氏史家撰写的几篇托忒文史籍,探讨当时卫拉特人对汗国灭亡的反思及对清准战争的历史记忆.几位史家的文本反映了"四卫拉特"这一历史框架的稳定性,以及卫拉特人在政治认同方面的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2.
董勇 《四川省情》2013,(4):33-35
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今天的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介绍由明人撰写的和明人著录的汉文西夏史籍。明人撰写的包括 :胡汝砺编写、管律重修的《嘉靖宁夏新志·拓跋夏考证》 ,祁承辑的《宋西事案》。这两部留存至今。另外明人李维桢编写的《韩范经略西夏纪》已亡佚。文中还介绍了 3部见录于明朝目录书中的西夏史籍 ,即《西夏析支录》、《西夏民隐志》和《西夏图略》。通过这些介绍 ,为学者全面了解明朝的汉文西夏史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代将史学纳入到科举考试的范围之中,不仅促进了史籍的流传,而且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专门探讨科举制度及其沿革的书籍和服务考试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史籍的内容,扩大了史籍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谢肇淛是晚明福建文坛著名诗人、学者,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值得重视的作家.谢肇淛一生著述甚丰,尤其是他的很多小说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广泛传播,影响很大.其中《五杂俎》、《麈馀》、《文海披沙》等,在作者去世后流传到东邻日本,并在日本一再刊刻,产生了很大影响.全面梳理这些作品在日本的刊刻流传过程,对当今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缪小云 《兰州学刊》2008,(2):188-191
福建建阳是明代小说刊刻的中心之一,嘉靖、万历年间刊刻小说数量居全国之冠,文章将这些建阳书坊刊刻的小说称之为“建阳本小说”,介绍了建阳本小说的概况,20世纪以前对建阳本小说的评价,20世纪以后出版学和小说学两大学科中建阳本小说相关的研究指出建阳本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杭州的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数量上,刊刻趋于衰落,但创作出现繁荣;在质量上,创作与刊刻都注重走精品路线:书坊主注重插图精美,刊刻精准,态度严谨,评点认真、精细。小说作家注重对地域特色的自觉追求,注重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与创新;书坊主与小说家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王夫之乃曾举兵抗清、名震三江两湖之大儒。曾国藩是自练湘军拯救清廷的"中兴"名臣,却积极主持刊刻王夫之的遗著《船山遗书》,并为之作序,高度赞扬王夫之与孔孟、朱子等先贤同样伟大。此举不但大大传播了《船山遗书》,同样留给世人种种关于曾国藩刊刻此书动因的推测。事实上曾国藩刊刻王夫之遗作的重要原因是,清朝自乾隆末期因时局形势的稳定,对民族性的文字已放松管控,文字狱的总体环境发生了转化。从乾隆末至咸丰又经150余年,曾等汉族大员已成为清朝倚重的封疆大吏,由其刊刻《船山遗书》不再有政治悬念。另一原因是受恩师、亲友的积极影响,曾氏对作为理学大师的王夫之充满敬仰。这些才是曾国藩刊刻《船山遗书》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9.
北宋对史籍印本的刊刻、传播,使其朝野上下灌注有强烈的"镜子"意识。宋人的史学意识上,首先表现为史学观念上突出封建伦理纲常的重要性,其次,则表现为对"上天感应论"持矛盾辩证的批判态度。宋人的历史辩证思想虽不能挽救北宋王朝的灭亡,但却促进了宋人"历史直觉意识"的形成,进而宋代文人也从史籍印本中揣摸出简洁、形象、生动的古文师法。简概而言,历史赋予宋人的直觉意识是,创作者虽有"意旨"主导,但是创作走向及过程却是作者无法事先控制的,它取决于作者当下创作意识的瞬间呈现,是作者以生成的观念理解存在,是对历史生活"直觉"把握的结果。此种直觉意识,也使得宋人的诗词、文章有了更多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南宋进士试赋制度较北宋更为长期稳固,与此相关的律赋集的编选在南宋也极为兴盛,然今天大多佚没无闻。《后典丽赋》是南宋律赋选集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乃婺学唐氏学派代表唐仲友所编选。该书选文详今而略古,体现出鲜明的趋时特征。此外,该书刊刻所涉及的贪墨行为,凸现了律赋集编选的牟利动机,因而在选文质量上难与北宋律赋集相比。在这样的律赋范本的指导下,宜乎南宋律赋日渐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