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01.
严澜 《南方论刊》2006,(11):90-91
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其豪迈的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散文,可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其中,苏轼以史论散文大露峥嵘,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形成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和观点独特,富创造性的艺术特色,不但给宋代散文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对明清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突破学术界既有框架和思路,从文学现实本身的特征与规律出发审视二十世纪最后十年到新世纪前十年的文学,用“跨世纪文学”的概念来命名这一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生长性的文学历史进程。从民族精神文化多元而健全地发展的高度,选择和探索文学创作的主流,辨析其演变特征、文化逻辑、价值得失及应予提倡的发展方向。采用宏观态势考察与典型文本细读相结合的论述方式,持论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自觉的价值持衡立场,实现了创作与批评、文学批评与文学史的良性循环,显示出学理境界与价值体认的双重突破。  相似文献   
103.
明代前期,周叙疏请重修宋史正式拉开了明代宋史研究的序幕。随后的宋史研究沿着官修和私撰两条路径展开。官修《续资治通鉴纲目》的竣成鼓舞士人以程朱理学为指导,从鉴戒的角度重新解读宋代史事,史著的教化色彩厚重。私修的宋人传记在前期的宋史研究成果中所占分量较重,为宋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其中的理学传记致力于考述理学世系和渊源,揭示学术堂奥,在理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私修的宋史史论著述持论公允,晰理深刻,彰显了可贵的实学精神,是明代史学走向深层的突出表现。此期的私修活动得到明廷的重视,且为宋史研究的繁荣开创了局面。  相似文献   
104.
心坎里别是一般疼痛——忆父亲与翦伯赞的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秋,我出生在重庆北碚李子坝的半山新村①。新村有两幢二层小洋房,每幢可安置两家。第一幢里,一号住的是庄明远,二号住的是邓初民。第二幢内,三号住的是我们全家,四号住的是翦伯赞②夫妇。所以,章、翦两家是紧挨着的邻居。如果说我从娘胎里出来,第一眼是认识了父母的话,那么我的第二眼就是认识了翦伯赞。有一天,在温暖的阳光下,母亲、姨妈和戴淑婉(即翦夫人)把我抱到院子里,仔细端详。母亲突然发现我的左眼角有个小小的黑点儿,以为是早晨没把脸洗干净,便让姨妈抱着我,自己跑到卧室找了块湿毛巾,给我擦洗。可那黑点儿,怎么也擦不掉。翦…  相似文献   
105.
林存光 《齐鲁学刊》2003,(6):134-139
顾颉刚先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现代史学家的典范,他那极具创见的古史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历史哲学洞见。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最弥足珍贵的历史理念,即未经批评审查的古史是靠不住的。他那“观念考古学”的理念与方法具有极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数年前,由丁帆先生主编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学术空白,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将我们弘扬多年的“人文关怀”落到了实处。众所周知,由于地域和历史的特殊原因,如同在经济、文化上被边缘化一样,中国西部在文学上也长期被边缘化。固然不乏有着一些对西部作家作品的具体研究批评,但长期以来,作为一种独特文明形态下的一种独特文学存在,中国西部文学在整体上一直没有进入文学史研究的视野,更遑论像研究“京派文学”、“海派文学”、“文学湘军”、“东北作家群”等那样成为关注的热…  相似文献   
107.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5,26(6):95-99
臧克家的诗论有着深厚的中国本土的理论渊源。儒家哲学积极入世的价值观,诗品与人品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中和审美观,杜甫、白居易、孟郊、贾岛的诗歌创作实践,以鲁迅、闻一多、毛泽东等为代表的启蒙现代性诗学传统等因素共同赋予了臧克家诗论直面现实生活、新体旧体兼顾、注重艺术锤炼的诗学品格。其诗论中过分注重诗歌教化功能与社会效果而表现出的审美功利主义倾向,与他对中国本土诗学传统的偏颇/偏激理解不无关联。  相似文献   
108.
针对高职院校现有美术类和非美术类两种学生类别的划分,着重从美术史论的课程定位入手,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建议,力求实现由单一课程改革的探讨向高职学生审美素质教育领域的转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9.
宋代三苏的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三苏文史兼长,史论作品极为丰富。史论是三苏史学的重心所在,主要包括史事评论和史学评论两部分,前者以观风察势为核心,以借古鉴今为目的;后者以苏洵的经史观、苏轼的正统论和苏辙评论《史记》最有名。三苏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与理学家的论史尺度迥然不同,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亦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0.
正萧平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诸多论家已著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作为萧平绘画作品的读者,本文仅就他的中国画的面貌、样式,发表些浅显的看法,以此作为与萧平的一次学术交流,并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