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查继佐对南明史的研究,不仅表现在他对南明之史的编纂上,更突出地反映于他的南明史论.他的南明史论,具有多种形式和显著特点.其重要者,应该是对南明覆亡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以及彰善瘅恶、表彰忠义等.  相似文献   
52.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考察 ,称为历史理论 ;一是对反映历史过程的历史学进行理论探索 ,称为史学理论。两者都受历史观制约。本文概述了近 50年来史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 ,没有包括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53.
宋代学者大多是综合型的学者,所以探讨其史学观念时,其核心应置于最根本的学术理念上,而不是就史论史。“史者儒之一端”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点之一,而这一论点与其所持有的儒学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儒学、史事、政事相互交织,这在司马光及范祖禹的史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涑水之学为中心,辅以其史论及政论,可以对这一论断有一个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54.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民族实际情况及国内民族关系的认识密不可分,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国内民族问题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5.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关系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出现了不同于前代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天命与谶纬之说、宗教神学的结合以及天人相分之说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史家对天人关系问题探讨的连续性和走向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于天人关系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发展,以新的形式将天命继续留在人们的思想中,并往往用来说明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用以附会朝代的更迭、盛衰;另一种是沿着究天人之际路线发展,进一步走向天与人相分的思想境界。这两种情况不仅反映在这一时期史家所撰的史书中,也反映在史家对客观历史的评论中,并展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6.
王齐 《中国学术》2003,4(1):332-3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的本是古代先民的歌唱,但经过了圣人的删纂,便具有了可供深层阐述的微言大义,随之被赋予经的地位。经过历代的读解,《诗经》变得越来越神圣和深奥。甚至对它的解读已构成了  相似文献   
57.
马艳辉 《中州学刊》2007,(3):198-201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其所作《三国志注》不仅有对三国时期史料的归纳补充,更有裴松之本人对史事、人物及史家、史书的评论。但是,学人多关注其在史注发展上的价值。所以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三国志》裴注的史论特点和史评价值,对于深入认识和全面评价裴注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阎静  徐腊梅 《学术论坛》2007,30(11):65-68
文章阐述了汤因比提出的著名的"挑战-应战"文明互动模天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该模式对全球化时代文明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文明"挑战-应战"模式将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也必然要求人们在文明的深度和广度上探讨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学科体制的分科化使我国目前古代服饰的研究一直处于不完整状态,特别是古代服饰的文化背景和具体形制的研究更是被长期割裂.本文以为,对古代服饰的研究要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的优势,通过合作开展研究,从而整体提升古代服饰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60.
康长福 《东方论坛》2003,(1):126-127
显而易见,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相对于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等研究分支来讲,文学批评的研究薄弱而滞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真正起步,至今问世的系统专著也不过几十余部.因而,以深邃的眼光回眸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进程,梳理其流变轨迹,探寻其内在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促进文学批评史学科建设,为新世纪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奠基,已成为学界的共同期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这份期待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周海波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论>的应对问世,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