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刊作者     
马卫中1959年生。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早年曾随钱仲联先生参加《清诗纪事》、《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著作的编撰工作。主要从事明清诗文、近代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文献学研究,在《文学遗产》、《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社会科学辑刊》、《文史哲》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佘篇,著有《近代诗论丛》(合著)、《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陈三立年谱》(合著)等多部著作,并整理选注《江山万里楼诗词集》、《翁同稣选集》等古籍作品。  相似文献   
52.
查继佐对南明史的研究,不仅表现在他对南明之史的编纂上,更突出地反映于他的南明史论.他的南明史论,具有多种形式和显著特点.其重要者,应该是对南明覆亡的思考、分析和总结,以及彰善瘅恶、表彰忠义等.  相似文献   
53.
近五十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对客观历史过程的理论考察 ,称为历史理论 ;一是对反映历史过程的历史学进行理论探索 ,称为史学理论。两者都受历史观制约。本文概述了近 50年来史学理论发展的基本情况 ,没有包括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54.
宋代学者大多是综合型的学者,所以探讨其史学观念时,其核心应置于最根本的学术理念上,而不是就史论史。“史者儒之一端”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的著名论点之一,而这一论点与其所持有的儒学理念一脉相承,所以,儒学、史事、政事相互交织,这在司马光及范祖禹的史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以涑水之学为中心,辅以其史论及政论,可以对这一论断有一个明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55.
陆机散文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机是骈文的奠基者 ,《豪士赋序》《荐戴渊疏》等文使骈文格局正式确立。《辩亡论》总结历史经验 ,不虚美 ,不隐恶 ,仿贾谊《过秦论》而文章更难做。《五等论》比《六代论》观点更不可取。其韵文《吊魏武帝文》讽于悼 ,序优于吊。《汉高祖功臣颂》褒贬得当 ,精微朗畅。对陆机文章的评价 ,其同时人认为瑕瑜互见 ,南朝至唐推崇备至 ,宋以后多有不满。今天看来 ,其散文思想虽不算高明 ,写作技巧却美妙精熟 ,实开辟了中国散文史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6.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对中国民族实际情况及国内民族关系的认识密不可分,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国内民族问题的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始终围绕“什么是民族问题,怎样解决民族问题”这个最根本、最主要的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7.
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人关系论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天人关系的讨论出现了不同于前代的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天命与谶纬之说、宗教神学的结合以及天人相分之说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史家对天人关系问题探讨的连续性和走向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家对于天人关系问题的讨论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沿着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发展,以新的形式将天命继续留在人们的思想中,并往往用来说明现实社会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用以附会朝代的更迭、盛衰;另一种是沿着究天人之际路线发展,进一步走向天与人相分的思想境界。这两种情况不仅反映在这一时期史家所撰的史书中,也反映在史家对客观历史的评论中,并展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8.
王齐 《中国学术》2003,4(1):332-33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的本是古代先民的歌唱,但经过了圣人的删纂,便具有了可供深层阐述的微言大义,随之被赋予经的地位。经过历代的读解,《诗经》变得越来越神圣和深奥。甚至对它的解读已构成了  相似文献   
59.
马艳辉 《中州学刊》2007,(3):198-201
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其所作《三国志注》不仅有对三国时期史料的归纳补充,更有裴松之本人对史事、人物及史家、史书的评论。但是,学人多关注其在史注发展上的价值。所以从史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三国志》裴注的史论特点和史评价值,对于深入认识和全面评价裴注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阎静  徐腊梅 《学术论坛》2007,30(11):65-68
文章阐述了汤因比提出的著名的"挑战-应战"文明互动模天的基本内涵,探讨了该模式对全球化时代文明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价值和意义,认为文明"挑战-应战"模式将始终与人类历史相伴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也必然要求人们在文明的深度和广度上探讨彼此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