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论体文是西汉散文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其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单篇的论体文,如贾谊的<过秦论>;一类是专题论著中的论体文,如桓宽的<盐铁论>.西汉论体文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借秦为谕的史论文;二是总结学术的文论;三是表现文人参政议政的政论文;四是表达"士不遇"的讽论.西汉论体文以其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为以后论体散文发展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相似文献   
82.
白寿彝先生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导论》,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民族史工作的传统,总结了民族史撰述的情况,论说了民族思想的发展。明确指出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过程的阶段性、民族统一形式和历史发展的趋向。这构成了白先生的民族史理论与多卷本《中国通史》撰写的基本思想,对于今天撰写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工作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3.
后人对苏轼的史论文章一向颇具微词,如梁启超就直斥其“雌黄史迹”。苏轼史论确有重立意而轻史实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史论写作是不知历史本相的任意雌黄。苏轼的写作方式既非随意扭曲,更非无知所致,而是有意所为,其实质是一种虚构行为。这种虚构使其史论成为横跨历史与文学的文体形式,且其文学性更胜历史性,因此宜将苏轼此类作品归入文学范畴而非历史,这样有助于对其做出更为准确、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84.
《文选》史论类共载录文章9篇,体现出编纂者对史论文体的重视。从文体区分的角度来看,史论的独立与汉魏六朝史学、文学的兴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文选》各篇史论立足于历史现象,表征盛衰,殷鉴兴废,涉及国家兴亡、内政外治的许多问题,既是沉思与翰藻的有机结合,同时也体现出编纂者对史论这一文体的理性认同。  相似文献   
85.
王船山的道德观是依从《易传》"道、善、性"顺序建立的天道论的道德观。他以天道"生生大德"的价值意涵作为人世道德的形上依据,人本于这种"生"的秩序而有知能,进而通过实践开辟出福祉与道德。但进入历史视域以后,人困于自身的有限性难以实现道德与福祉在历史中的统一。天道通过"假手说"曲成人类历史,表现为对人类福祉的成就;而道德必须归于主体方有意义。于是呈现出福祉与道德、天道大德与人的道德主体性之间的矛盾与张力。本文以道德之建立为问题,以船山史论为主要考察对象,检视船山为建立现实的、主体的、形而上的道德所作出的努力及其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86.
在教学的过程中,日益感到有必要注重史论结合。高中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存在三个问题:第一,有史也有论,但史论貌合神离;第二,以理论当问题,又把理论当作一种结论,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第三,史实充实,但理论很单薄,不能解决对  相似文献   
87.
《晋书》在修成之初遭到了史学家刘知几讥评,原因之一是因为史论的文字过于绮艳,多为骈体,失却了《史记》以散文论史的优良传统。此文考虑史论内容的积极方面,重新定位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8.
承认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科学的外部环境对科学发展具有影响的外史论思想原则是科学技术学(S&TS)所遵循的理论前提之一,在走向科学技术学的今天对科技史学史中的外史论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科技史研究加以研究与借鉴,理应成为这一学科的题中之义。对国际著名科技史家三上义夫的外史论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三上义夫从文化史视角对科学技术进行考察的思想以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科技史研究对科学技术学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由东南大学“9 8 5工程”“科技伦理与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联合上海大学等单位举办的2 0 0 6“全球化视野中的艺术史论”国际研讨会于2 0 0 6年5月1 9-2 1日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艺术学科的定位、艺术史观和研究方法、门类艺术研究等三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对艺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0.
夏志清是海外著名的华人学者,其英文代表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和《中国古典小说》在国内外学界颇有影响,且都属于中国小说研究,值得综合考察。围绕“历史眼光”、“美学构想”和“现代阐释”三个方面,探讨夏志清中国小说史论研究的特色与局限,有望为中国本土的小说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