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郑伯农 《中华魂》2012,(1):23-25
一、文献性和史诗性的结合 电视连续剧《辛亥革命》延续了王朝柱革命历史剧的一贯风格,追求文献性和史诗性的统一,很好地达到了这个目标。文献性,就是忠于历史、忠于史实,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能够作为“信史”进入历史教学的课堂。史诗性,就是具有思想高度和艺术深度,能够全面、深入、细致地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变迁历程和发展潮流,能够富有诗意地展现一个大时代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2.
卢卡奇认为史诗的特性产生于史诗时代,不管保持这种总体性的史诗时代是否真正存在过,但它是人们对久远年代的理想化,也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追溯.中国革命小说的史诗性诉求正好契合了卢卡奇的这一说法.从茅盾到赵树理再到梁斌,中国革命小说在很大程度上主动契合了革命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表达了意识形态的神圣和正义,具有一定的史诗性.  相似文献   
33.
郭澄清《大刀记》的两个版本,其史诗性的文化品格有着巨大差异。经过主流意识形态置换和删节后的《大刀记》,把初稿本第一部删节成了"开篇",它隐约地传达了作者希冀的另一种文化意蕴,即郭澄清本来是把《大刀记》当作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予以艺术阐释的史诗性作品来经营的。《大刀记》的两个版本的比照,不仅可以透视作家个体在社会缝隙中如何苦苦寻找自我表达的方式,而且也能透视意识形态是如何无情地中断和删除作家所意识到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关怀,从中可以发见其显著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4.
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而言,"史诗性"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中国当代文学拥有积极参与社会现实的诉求和书写历史本质的急迫愿望,史诗或者说史诗性也就成了当代文学创作的审美迷思。它主要表现在以革命历史作为书写对象,试图揭示历史本质和规律,证明历史变化的必然性和社会现实的正当性,同时,在艺术上追求宏大叙事和崇高品格。但在一个缺乏主体体验和自由想象的时代,写什么和怎么写都被社会现实所规约,本质化和崇高化的历史叙事也不过成了概念的演绎和逻辑的修辞。史诗性虽是对长篇小说的一种褒扬性评价,但并非是衡量长篇小说是否优秀的唯一尺度。  相似文献   
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历史小说的"史诗性"追求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题材从农民起义到帝王将相的转变;历史时空向明清代际裂变集中;从单极的革命语义支撑转向站在现代文明立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面对文化转型语境,传统历史小说严肃的"史诗性"追求,使之迥异于新历史小说游戏历史的虚无观,实践着对传统与现代、爱国主题与天朝心态、革命话语与封建文化、民族大义与价值是非等历史文化主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