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61篇 |
免费 | 411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84篇 |
劳动科学 | 70篇 |
民族学 | 1458篇 |
人才学 | 573篇 |
人口学 | 47篇 |
丛书文集 | 5668篇 |
理论方法论 | 1083篇 |
综合类 | 11297篇 |
社会学 | 2013篇 |
统计学 | 2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0篇 |
2023年 | 474篇 |
2022年 | 448篇 |
2021年 | 621篇 |
2020年 | 538篇 |
2019年 | 565篇 |
2018年 | 223篇 |
2017年 | 446篇 |
2016年 | 541篇 |
2015年 | 826篇 |
2014年 | 1589篇 |
2013年 | 1270篇 |
2012年 | 1517篇 |
2011年 | 1700篇 |
2010年 | 1499篇 |
2009年 | 1577篇 |
2008年 | 2004篇 |
2007年 | 1405篇 |
2006年 | 1208篇 |
2005年 | 1147篇 |
2004年 | 940篇 |
2003年 | 824篇 |
2002年 | 717篇 |
2001年 | 643篇 |
2000年 | 511篇 |
1999年 | 241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06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秀丽刘凤侠薛璇王立新潘香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99-604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心。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基地,担负大学文化育人的使命和职能,而阅读推广活动正是完成这项使命、履行这一职能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阅读推广活动理论研究现状,并根据对多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的调研结果,提出提升活动内涵、丰富活动方式和打造文化品牌等创新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响应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号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4.
在当今社会的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价值取向上,存在许多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陈旧因素.在新世纪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革故鼎新,努力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华新文化.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戏曲由娱乐消遣的"把戏"跃升为政治权力话语的主要负荷物,构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值得深思的文学现象之一。酝酿于1940年代,推行于50、6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使传统戏曲的内容不再具有合法性,渐至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全面转换。60年代之后,戏曲舞台由传统戏曲、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逐渐演绎为京剧现代戏一枝独秀,并且成为政治符号的载体。 相似文献
4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深厚底蕴,从近代文化发展,体现了只有在不同历史时期融入当代意识,才能得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当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孝文化是家庭的稳定、巩固与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马骋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4-4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云浮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重视对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将传统文化与节庆习俗结合起来、将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等,但也存在着创新不足且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深入、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云浮乡村可借鉴以下几条解决路径: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精品;运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全面统筹,合理规划,“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以实现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48.
张慧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39-43
就热门影视产品国产古装偶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与传播情况进行解析。通过影像观察、文本阅读、比较研究发现,古偶剧在生产过程中,从题材内容的衍化、视听符号的外化,以及儒道释思想、传统价值体系、东方美学范式等隐性文化内涵方面都大量转化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入多维传播渠道后,对其表层符号的鉴赏激发出消费者对国学的兴趣;价值讨论、身份认同、辨析反思则构成了观众的深层文化探寻。古偶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其资源向文化产业的高效转化探索了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