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实行司法资格准入制以来,司法资格证书是就业"敲门砖"。目前的法学案例教学所占比例较小,以"解决案例"为目的,缺乏对案例的学理反思,与司法考试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加强案例教学,拓展推理式、比较式、抗辩式、模拟式等多元化案例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32.
在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着是坚持素质教育还是转变为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争论。应当直面法学本科教育和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错位现象,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为核一心开展法律职业教育,并且和司法考试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3.
当下,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对独立学院法学本科教育相关改革的具体思路,以推进法科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4.
法学教育是分层次的,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对国家司法资格考试的挑战,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应用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应对司法考试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教学内容上构建“平台—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多种能力的应用型的法律专门人才;三、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真实的社会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35.
司法统考与构建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体化培养模式是现代法律职业者培养的基本模式。我国原有的法律职业者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克服原有法律职业者培养模式的弊端 ,推进我国法律职业者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立 ,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6.
提起律师何鑫,你也许会摇头;如果说他4年净赚几百万,你也许会惊诧。他就是中国第一位以律师身份参与婚姻法务,专为亿万富翁寻找另一半的“80后”东北小伙儿。2001年,正上大三的何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竟然顺利过关。一年后,还没有大学毕业的他就有资格正式执业了。  相似文献   
37.
考问中国法学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法学教育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遇了很多困惑.在法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定位、遵循法学教育规律还是顺应国家司法考试要求等方面难以抉择,在克服法学教育重要缺陷方面少有作为.如何推进法学教育的分层化和多元化,如何调和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之间的矛盾,如何弥补法律伦理教育的不足,是完善和发展中国法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8.
司法考试注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学应用能力,法律文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文书制作应用,法律文书教学可面向司法考试,将司法考试作为法律文书教学的另一维度。司法考试可为法律文书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突出法律文书教学的应用性,司法考试是检验法律文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面向司法考试的法律文书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律思维和文书制作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以适应未来的职业要求。  相似文献   
39.
司法考试制度推出后,高校的法学教育面临着冲击。面对着冲击,要明确高校的法学教育是通识教育,不能沦为应试教育。高校的法学教育存在与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不相适应方面,要进行改革,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法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0.
迷茫:该何去何从每逢高校迎新时节,总有成千上万的新生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进入校园。在度过了新鲜期后,不少学生便会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去向。关于这方面的问题,老师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忠告,学长们也会给出许许多多的建议,同学之间则会流传着五花八门的说法,在得不到准确信息的情况下,不少新生往往会陷入迷茫和苦恼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