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47篇
  免费   818篇
  国内免费   207篇
管理学   4514篇
劳动科学   254篇
民族学   967篇
人才学   993篇
人口学   396篇
丛书文集   7773篇
理论方法论   1820篇
综合类   17569篇
社会学   3095篇
统计学   691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665篇
  2022年   576篇
  2021年   729篇
  2020年   724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688篇
  2016年   832篇
  2015年   1202篇
  2014年   2443篇
  2013年   2237篇
  2012年   2877篇
  2011年   2967篇
  2010年   2630篇
  2009年   2702篇
  2008年   3211篇
  2007年   2183篇
  2006年   1915篇
  2005年   1849篇
  2004年   1434篇
  2003年   1211篇
  2002年   1093篇
  2001年   1040篇
  2000年   650篇
  1999年   397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82.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与中心内容,是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基金.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自建立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着法规滞后、权属不清、监督乏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983.
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西方学界有关这一术语的部分定义入手,从中抽取其普遍的要素进行应用性的分析,将这一术语的含义和应用限定于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范畴,并通过图式化的说明,就西方国家释义和应用这一术语的情况进行了辨识,以期为该术语在"本土化"(族群)过程中如何理解其含义和怎样把握其应用的边界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背景.  相似文献   
984.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后,依然有未解的千年之谜。经对左江花山岩画中铜鼓的族属、类型、传承发展、文化功能等进行多角度考证,确认左江花山岩画所绘铜鼓为骆越人所有,其类型为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和东山型早期铜鼓;岩画中的铜鼓不仅是部族首领权力的象征,还是通天礼神、汇聚人心、指挥军阵、人神共娱的重要礼器、响器及乐器;东汉马援缴骆越铜鼓后,左江流域骆越后裔仍有用鼓、尚鼓的习俗,这是对左江花山岩画铜鼓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与此同时,骆越人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亦为铜鼓在这一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85.
编辑过程中不仅存在着美,而且充满着美,但是在现实中编辑美感的问题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编辑美感体现的是编辑的审美个性,并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始终,是影响编辑工作成绩大小,乃至成败的重要因子之一.编辑美感的现实意义是编辑学理论研究不能忽视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要做好保护工作,就要发掘其自身的生长要素,从而采取相宜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提高民众的自觉意识、实现可能的功能转换、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几个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要防止只做“搭台”的角色、搞“官员工程”、脱离群众、不看对象搞“一刀切”、过度开发和文化造假。  相似文献   
987.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多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湘鄂黔川边界。据“五普”统计,全国共有803万土家族人口,其中世居于湖南有260万,湖北220万,贵州143万,重庆142.4万,四川3万多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同其他各少数民族一样,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发展包括土家族古籍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民族古籍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家族卷》编目工作开展以来,各地按照会议的布置,采取措施,积极行动,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认真做好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工作。截至目前,五省市共搜集、整理、登录(卡)条目2800余条,其中湖北1200条、重庆166条、贵州146条、湖南1200余条。所搜集、整理的条目数与去年(1286条)同期比,增加了一倍多。  相似文献   
988.
有限空间的无限言说--清真寺之现象学诠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通过对伊斯兰教的宗教与社会活动场所--清真寺之现象学诠释,展现出清真寺的独特的内在特质,并进一步揭示它已成为穆斯林们生存的见证,从而构筑出有限空间的无限言说的生命体验方式,为持守住人之为人的理念,建构人道主义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89.
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壮族的传统医药文化非常丰富,民间至今依然盛行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神药两解”的民俗医疗方法。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壮族乡村的病人在积极寻求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借助麽公、囊妹、道士等神职人员施行各种仪式来治病,且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拟从田野资料出发,借鉴医学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以目前壮族农村盛行的巫术与祝由疗法为例,来探讨壮族的民间信仰与民俗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0.
本文根据文化人类学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黑衣壮族群的空间观念加以分析,以民族志资料说明黑衣壮族群的宇宙观为社会成员对空间的划分和赋予意义的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黑衣壮人通过房屋建筑的象征意义、空间方位的确定、生活空间和仪式场所的安排等途径表达出其族群文化中对空间概念的哲理思考。面对急剧的社会经济变迁,黑衣壮人传统的空间观念也在产生变化,体现出黑衣壮人对自身生存状态和文化变迁过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