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240篇
劳动科学   40篇
民族学   151篇
人才学   52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125篇
理论方法论   235篇
综合类   2463篇
社会学   318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44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1.
成果快讯     
《解读奥巴马:梦想、希望与美国的政治传统》作者信息|郭哲敏,女,1984年生,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助理馆员,100732。詹姆斯.T.克洛彭堡(James T.Kloppenberg)生于1951年。他是美国历史学  相似文献   
12.
狄琳 《管理科学文摘》2010,(25):215-215
客户身份识别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法定义务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反洗钱工作的第一道关口.随着俭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商业银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逐步从形式审查变为实质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施企业一套表的过程中,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针对用户身份认证、单位名录信息管理等重要控制点,阐述了CA认证的原理可靠性和介质优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单位名录信息实行流程化维护的观点,以及整合构建企业一套表为核心的统计数据生产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李亚 《中州学刊》2015,(2):169-171
非遗海外传播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话语权,加速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殖民语境下,非遗海外传播者需要书写本土文化身份和异域文化身份混杂的离散者身份,以离散者的视角构建媒介反话语、语言民族主义、杂合等模拟策略以解构媒介帝国主义和语言帝国主义,建设跨文化非遗文本,促进中国非遗打破疆域限制,用中华文化符号诠释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自形成以来,便经历着对马克思理论的一次次叛离与回归。新世纪以来,这一回归主要表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共生共存。玛莎·E.希门尼斯通过对生产方式的分析,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分析女性受压迫问题上所呈现出来的重要意义;赫玛尼·班内基作为"被边缘化"的女权主义知识分子,以意识形态批判为方法剖析了后殖民视域中的种族、阶级、性别压迫等问题;吉莲·豪伊则纵观女权主义近史,提倡建构一种"注入了新活力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客观的角度看,不同语境与多元文化下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再次"联姻",迸发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多重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术领域对丽贝卡·沃克及其作品的研究比较少,而丽贝卡·沃克在美国是一位较有影响的人物。文章以美国多元文化为背景,以身份认同理论和“他者”理论为依据,从丽贝卡·沃克自传体小说中主人公三种身份困惑入手,分析主人公困惑的原因、身份寻求的艰辛过程与最终黑人身份的建构历程。研究结果,既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在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下多族裔身份群体的真实生存状况,也可以认识美国多元文化对混血儿群体的身份建构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能够对生活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群体的身份定位、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身份作为一种标示的定义 ,它不是由血缘组成的 ,而是社会和文化的结果。我们生存在一个多元的社会背景下 ,面对的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空间。但正是因为这种多元和可能性使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变得模糊而不明确 ,个体身份被分裂成无依据的碎片 ,晃动不定。那么 ,如何弥合自我碎裂的身份 ,获得完整意义上的生存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个体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参与游戏,都必须先得有一个网上的名字,网名还被称做ID(identity,哲学上译作“同一性”)。网名全凭个人喜好而取,不似我们身份证上的姓名是在出生前后由他人帮取,即便个人有改名的权利,也远不如改网名来得自由。基于身份证的身份认同与人格的持续性和同一性是现实生活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而网络世界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几个网名,且每个网名都可以频频更换,那么网络交往也能相应的以此作为”基础吗?网络交往的“自我”认同又是何以可能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