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3篇 |
人才学 | 10篇 |
丛书文集 | 121篇 |
理论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668篇 |
社会学 | 4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闫海英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77
习语隐含的文化信息是习语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关乎能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通过详细分析习语翻译例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异同,从两种语言文化匹配程度这一新视角探讨英语习语汉译的最佳策略,有利于教师跨越文化障碍,提升习语翻译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2.
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习语的形成与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中英颜色习语在起源、用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3.
孔晓红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2):51-53,57
本文通过正误对比翻译,着重分析介绍英汉翻译中的难点——习语、典故和外来语的翻译注意事项、翻译方法与译词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4.
滕建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5):159-162
英汉习语中含有大量的“水”的意象,蕴涵着丰富的联想意义。这些相似或相异的联想意义显示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与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上的相似与相异,折射出两民族不同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45.
张宗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5):93-95
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人民大众口头上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它们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英汉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劳动中创作了大量的习语,但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使用亦不同。通过比较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典故等几个方面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英汉习语之间的民族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6.
如何在英汉习语的互译中做到从形式到内容、从达意到传情、从语言到文化的成功转换是个难题。文章根据中心信息等值的原则 ,介绍了几种技巧 ,以寻求的语与源语之间表达效果的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47.
英语习语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朝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2):10-14
习语(idiom)是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往往富有哲理性而千古流传。英语习语包含成语、谚语、俗语、惯用语、俚语和典故。从英语习语的定义、产生背景和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探讨习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8.
英汉习语的文化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湘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25(2):63-67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文化内涵也有差异。该文先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神话和地域环境四方面讨论了英汉习语文化内涵的不同,然后分析了引起习语翻译障碍的原因,依据等效翻译理论对习语翻译的方法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9.
年晓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4):128-131
英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短语和短句,其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融合.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信息在翻译过程中的丢落是不可避免的,英习语中原有的修辞美和文化内蕴美在译语中不可能原韵再现. 相似文献
50.
东汉译经中所见的语法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振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所收录的东汉汉译佛经材料中,已经出现的几种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诸如范围副词“都”,引进动作涉及对象的介词“共”,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同义连用助动词,句未有“不”的疑问句等,都早于同时代的其它文献材料。汉译佛经使用的是通俗化、口语化的语言材料,从汉语文研究的角度看,汉译佛经中保存了大量的口语,对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