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61.
英藏黑水城文献是英国人斯坦因继俄国人科兹洛夫之后获得的。所得多为零散残页,但其补充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即从英藏黑水城文献中分离出若干刻本《同义》残片,对保存比较完整的俄藏同类写本文献进行了补充,发现的24个刻本残片,可补充写本缺损文字37处,校改错讹3处,同时这些残片对新近出版的《同义研究》一书中拟补的6处错误进行了更正。  相似文献   
162.
两岸同形同义异用词属于两岸相对差异词即隐性差异词中的下位类型,又可按照使用范围不同、搭配对象不同、语法特点不同、文化附加义或色彩附加义不同、活跃程度和使用频率不同细分为不同的小类。在编写对照性质的"两岸差异词词典"或反映两岸词汇全貌的"大汉(华)语词典"中,对这类异用词应采取意义和用法全覆盖的全息式释义法。  相似文献   
163.
关于同义手段和同义修辞学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问题对人类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意义”可分为语言的意义和言语的意义,同义手段也相应地分为语言的和言语的。“同义手段”的有无关涉到修辞和修辞学能否存在;利用“转换”这一方法可探寻到“形”和“义”的关系,从而也可探询到部分同义手段的成因。同义手段理论体系是建立同义修辞学的纲领,但是从同义理论到同义修辞学还需要做许多工作。  相似文献   
164.
同义复词是古今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加强对同义复词的深入研究,对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近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例,从纠正错误的释义、精简繁复的释义、增补缺失的义项、系联失应的词条、弥补失收的词条等五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5.
同义复合词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两个表示同一概念,指代同一事物,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所构成的词。本文以现有的秦简材料为语料,选取秦简中的一些同义复合词展开说明,包括《汉语大词典》失收、误释和例证偏晚三类。  相似文献   
166.
简飞月 《现代妇女》2014,(3):123-123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被视为名句而历代传诵。但是对"忽如"一词的解释,不同的辞典都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本文试从"忽"、"如"二字的本义入手,并辅之以古诗中的具体实例,从而为"忽如"寻求最合理的词义解释,达到解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7.
汪太贤在《现代法学》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古汉语"宪法"是"宪"的一个衍生语词,二者词义有很大程度的同一性。古人训"宪"为"法",多直解其义,未能尽疏其意。他们用"宪"称"法",初为特指先王之法或旧典,意为恒常有效、世代遵之法。后词义扩展,"宪"多泛指各种法律,成为对"法"的一种尊称。在先秦,"宪法"有两种构词:一是"宪"与"法"同义连缀,泛指国法;二是"宪法"是"显法"或"常法"之义,但无"根本大法"或"最高法律"之义。秦汉以降,"宪法"皆属同义联合语词,泛指"国法"、"王法"、"法制"、"刑法",有  相似文献   
168.
古汉语学习字词是重点,王力《古代汉语》共列1 086个常用词。词汇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词义的各种变化等情况都为掌握1 086个常用词设置了障碍。因此要想掌握古汉语常用词,就需要明确词及词义的时代差异,了解各类词义的特点。为此通过对1 086个常用词进行古今对比,分类归纳出常用词的类型,分析各种类型词及词义变化的原因,总结其特点,针对词义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学习和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169.
"看即"是唐宋时代常用的时间副词,词义较为费解,辞书又未立目."看"由动词虚化为副词,表示"随即"、"随后"之义,是由动词的隐喻机制造成的."看即"属于同义连文,唐诗宋词的形象性促成了"看即、转面、转转"等一系列时间副词的产生,同时又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元明以后基本未见其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70.
近年来在西文文艺思潮影响下,国内有些学者声称修辞中并不存内容-形式的对立。本文从内容与形式配合每每比重失衡,从二者之间常常表现为一对多的关系,以及从它们分别有着自身的组织规律等几方面,对前述观点进行了证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