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7篇
社会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量词的锤炼     
本文从量词和中心词的搭配、同义量词,非同义量词的比较和选择,同一个量词的反复使用以及在使用量词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系统地论述了量词的锤炼问题。  相似文献   
32.
本文尝试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重庆话叠音词的形态、语音和语义。按照词性的不同,重庆话叠音词可以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性等四类,每类下面又可以按照构成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分为AA式、ABB式、AAB式和AABB式等四种形式。叠音名词和动词要读成前重后轻,叠音形容词和副词要读成前轻后重,且重音都与长音对应。叠音词连读后一般发生变调,尤以第四声连读变调最为明显,第二声连读后可以变调也可以不变调,具体因口音不同,第一声连读变调和第三声连读变调最不明显。构词韵律主要有双音步、[1#2]、[2#1]和[2#2]等四种。各类重叠式大都不发生声母类化。叠音词在取义上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同义、多义现象普遍,语义色彩上大多数偏向中性或贬义。研究旨在更好地勾勒出重庆话的某些个性及与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33.
双宾语在现代汉语中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比较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结构构成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并利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结构,也有助于理解和学习英语中的双宾语结构。本文先后探讨了现代汉语和英语中双宾语在结构上、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方面的异同,对我们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现代汉语中的双宾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4.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语词汇中大量汉字词 ,给韩国学生学习既带来方便 ,又带来障碍 ,其原因在于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中 ,虽存在大量“同形异义”、“同形同义”词 ,但其用法、意义及感情色彩均有不同。本文从实际出发 ,就韩国语汉字词及汉语词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以便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35.
从微观的角度,采用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意见"一词的语义偏移现象。通过对语料库进行穷尽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意见"有一条清晰的语义发展轨迹,即由最初只表中性意义逐渐过渡到出现在特定格式中偏向消极意义,再到现代汉语,"意见"产生语义偏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共时层面,"意见"的中性用法仍然很普遍,这与其词义功能息息相关。"有+N"格式也并不是它产生语义偏移的唯一格式,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意见"一旦出现在评价性的语境中,其语义就会发生偏移,而且是偏向消极的一端。  相似文献   
36.
四字格形式的成语一直以来都是成语中的主体部分,古往今来四字成语也多被人们广泛运用。而同义并列成语一方面作为成语中的特殊群体,另一方面又作为汉语同义并列词语的扩展,非常值得关注。在前人研究成果——并列式双音词排列具有"平起仄收"的规则下,文章以《汉语成语小词典》为主,对其中的同义并列成语进行统计分类,尝试浅究小词典中的同义并列成语的排列规则及原因,从而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相似文献   
37.
释“石”     
"石"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名词。从上古到中古"石"一直有yak或ǐεk的读音和"大"的义项。上古和中古时期的"硕"也有上述两个读音。从现代汉语方言材料来看,"石"跟"硕"在读音上发生分化的时间是近代以后。虽然"硕"也有"大"的义项,但跟"石"不同的是,该义项是其语源义,而"石"所具有的"大"的义项是由于跟"硕"读音相同,通过通假的方式获得的,其本身并无该义项。"石"的"量器"义是在其为"容器"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石"经常作为称重物的量器,因而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作为重量单位词的义项。表示"谷一百二十斤"的"石"跟"■"是同源词。"石"读为"儋"的原因之一是从俗,其发生的语言基础是汉语中存在的同义换读现象。  相似文献   
38.
两周军事铭文中的同义动词,有些是从殷商甲骨卜辞中继承和发展而来的,有一部分是两周时期新产生的,这使得该系统呈现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面貌:同义动词的来源千差万别,其抽象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是在词义发展引申的过程中,在某一个语义枝上相同或者相近,有些同义词概念意义反映的是同一个动作行为的不同阶段或者属于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之间的关系.造词时的深层语义差异、词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变化二者对同义词的发展、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此外,同义词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相似文献   
39.
一些大型的辞书和几部现行高校《古代汉语)教材中,都将“比数”一词解释为“并列计算”、“相提并论”,将“比”与“数”分作二义,事实上,“比数”为一同义复合词,本是“亲近”、“接近”之义,引中为“重视”。  相似文献   
40.
同义形式为新闻标题的制作提供了最佳的表达效果和手段。利用同义变换、同义反复、同义借代等同义形式制作新闻标题 ,能使标题新颖别致、典雅精当。在选择同义形式表达时 ,我们要注意词义的贴切、色彩的鲜明、风格的协调、搭配的得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