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壁橱”管窥--青年同性恋现象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同性恋现象及其研究概述 同性恋,指以同性为对象的性爱倾向与行为;同性恋者指以同性为性爱对象的个人(男人或女人)。同性恋现象,这是极难形成量化概念的一个命题。中国到底有多少同性恋者?上海市有多少?他们确凿的分布、构成情况如何?生活状况如何?所有这些资料由于同性恋者身份隐秘的原因,一概阙如。  相似文献   
102.
同性恋群体的利益诉求在近些年逐渐高涨,为同性恋者立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主要从为同性恋这一少数群体立法的意义和根据出发,在民事法律保护方面提出了同性恋婚姻家庭阶梯式立法构想,在刑事法律保护方面则提出了修正我国《刑法》对于组织卖淫罪与强奸罪的规定的建议,从而预防和惩处同性间的性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3.
城里的“飘飘”:成都本地同性恋身份的形成和变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魏伟 《社会》2007,27(1):67-67
中国当代社会和经济的变迁,促进了同性恋身份及其身份社区的出现。本文根据在成都市所进行的田野调查,从建构主义的视角,考察了本地语境下三种男同性恋身份——“飘飘”、“同志”和gay的形成和变迁。尽管今天成都的男同性恋者在日常生活中交替使用上述三个身份称谓,但是三个称谓隐含了不同的文化参照和政治内涵。笔者认为“飘飘”身份在本地的同性恋历史传统和现代同性恋身份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同志”身份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当代同性恋者的表现形式从行为向身份的转变,促进了同性恋社区的形成和壮大。  相似文献   
104.
在以异性恋为正常和典范的社会里,同性恋文学以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生长着,不同时代的作者都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对同性恋文化现象的探讨和忧思寄寓于一个个同性恋文学意象之中,带我们走入了这个遥远而深邃的非主流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5.
刘芊玥 《理论界》2014,(3):159-161
耽美文学不等同于同性恋文学,在一定意义而言,耽美文学文本是一种类同性恋文本的书写:从书写对象的群体而言,它把作为社会边缘的群体放到了最耀眼和核心的位置;从性别关系来看,耽美小说文本几乎隐蔽掉了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存在。男人和男人在情感,尤其是爱情和性欲的关系,在耽美小说文本中得到了一种极大的彰显,然而,却始终没有逃脱异性恋标准对于它们的规训。  相似文献   
106.
同性恋现象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河北学刊》2004,24(3):48-52
同性恋现象的认识,一百多年前就已开始了,但伦理学对这一现象的考察却远远滞后。本文在分析同性恋行为所包含的伦理关系之基础上,提出了同性恋伦理评价的三个原则,即自愿原则、隐私原则和不伤害原则,用以引导同性恋者自我约束和促使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现象和同性恋者保持宽容、人道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7.
他们自制了一张“结婚证”,是用20世纪80年代通用的一种奖状做的,上面写着“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白头偕老,挑战传统”。他们给自己营建了一个小社会,这个小社会只有那些可以理解包容他们的人:双方的家族、个别老同学、大杂院里的部分邻居,还有圈子里的少数朋友。只有在这里面,他们的婚姻才是安全的。为了纪念“结婚”20年,他们专门照了相,这在当年是不可想像的,正如新华社在一篇同性恋报道中所指出的:一个以隐秘为特征的时代结束了  相似文献   
108.
在王尔德研究中,人们至今尚未注意到王尔德对莎士比亚的浓厚兴趣。王尔德不仅对莎士比亚的创作谙熟于心,经常引用莎士比亚的剧作,谈论莎剧中的人物,而且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得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王尔德对莎士比亚的兴趣与研究,隐含着王尔德的文学旨趣、美学追求乃至内心隐秘,为解读王尔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9.
王保中 《晋阳学刊》2012,(3):144-145
在古希腊传统与基督教和神学系统里,欲望自由一直处于抑制和稀缺状态.弗洛伊德之后,其深入研究成为可能.下文以弗洛伊德、拉康、克里斯蒂瓦为例对欲望自由进行探析. 一、弗洛伊德:父亲男根欲望自由和母亲欲望奴役 在宇宙论欲望模式中,欲望被作为生命普遍自由本质建构.欲望自由含混、并列(反环境、反伦理)地追逐自身,并超越物质和自然.这种最高欲望自由形式以接合的方式显现,居于物质和精神、生与死、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之间,因此存有生命张力.由于其注释文本补充的显现形式,所以常被忽视.这种欲望自由是一种显现的自由(海德格尔),且是女性主义欲望自由实现、自身解放、建构的精神分析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0.
当性倾向这个敏感话题披上精英女运动员的外衣,加之媒体有意识的过滤机制,公众舆论甚嚣尘上。随着里约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女选手的性倾向问题将再次“被消费”。2012年伦敦奥运会经历了23位同性恋运动员公开出柜的爆发性事实,让学界必须为此发声。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分析法对近两届奥运会公开出柜的女同性恋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生活样态进行研究,得出敢于公开出柜者中女同性恋多于男同性恋,精英女同性恋运动员参与的项目和国家地域呈现集中分布趋势等初步结论。同时,对运动场上同性伴侣作战的历史渊源进行剖析,从而为理解精英女同性恋运动员的现实选择提供依据。在体育运动领域,也要尽量争取改变性倾向问题上一切做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推翻同性恋与异性恋、男性与女性的两分结构,建造一个包含一系列间色的谱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