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瑞奇 《领导文萃》2012,(1):124-126
在美国时,想念中国;在中国时,又想念美国。这些日子在北京,和美国的朋友们经常用邮件和电话往来,一老美给我发了一组关于中国人在海边度假的相片,还有英文说明,可以看出其中充满了他们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3.
唐宏 《社会科学家》2008,(5):136-13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自觉地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其文本的共同特征是:描写躯体,以身体写作方式反抗男性中心主义;用镜象世界进行自我观照和自我体认;在同性恋的高潮体验中"虚化"男人.当然,她们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困惑,如女性在自我暴露后,被置于"被看"的境地;在自恋狂欢之后,不可避免的堕落了;在不做"安琪儿"而成为"疯女人"后被放逐了.总之,女性主义文学以性别视点审视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其由此偏离了对人性的关照,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4.
同性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现象。近几年,国内的学者对同性恋态度做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的态度理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而四分模型对内隐心理过程的更为精确的描述以及以性别角色为划分维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研究对象的有效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学者们应该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5.
禁忌的舞蹈--后现代语境下的华语同性恋电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表现另类生存与情爱的影片——同性恋电影出现在华语银幕上,俨然成就了一种文化景观.作为一种另类的存在,华语同性恋电影的出现无疑具有某种深刻的暗示.在主流价值观和文化观的长期遮蔽下,同性恋及其文化只能生存在幽冥的角落,而同性恋电影则试图走出禁忌的囚笼,演绎出一番别样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26.
“258彩虹工作组”是深圳最著名的一个由“同志”人群组成的志愿者小组,帮助“同志人群”预防艾滋病并为他们进行自我认同的心理辅导,在圈内圈外声望很高。  相似文献   
12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澳大利亚经历着汹涌的社会变化,这是一个为妇女解放运动打开道路的时代.为了对这些变化作出反映,小说<鸡蛋花花园>通过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向世人呈现出在二元对立的状况下,处于社会边缘位置上的女性们的种种行为,她们渴望摆脱被动的位置、抛弃不同程度的自我压抑,要求与男性一样的平等待遇和性自由.为了达到目的,她们中有些压抑、反抗,而有些则放任自我.小说对这些现象做出了及时而正确的回应,并且暗示世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性自由暗含着性堕落.  相似文献   
128.
《女性天地》2009,(3):45-45
倾诉:我是一个初中生,因为只喜欢跟同性同学玩,不喜欢接近异性同学而被班上的同学称为同性恋。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可是渐渐地我就认同了大家的说法,为别人对我的议论、嘲笑、歧视、唾骂而无地自容痛苦万分。我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甚至想以结束生命来脱离这个环境。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别人一样拥有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9.
西方社会的宗教是产生恐同症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宗教话语和道德实践中同性恋行为与非生殖的异性恋行为共同遭受惩戒。促成同性恋身份的现代性条件本身孕育着恐同症,同性恋特质与工业社会的科层制组织形式以及资本主义的竞争性人格和商业精神格格不入。在“文化失范”和“道德恐慌”的压力下,社会倾向于将性越轨视为社会失序的象征,同性恋群体成为“社会病态”的替罪羊。在文化阐释的范式看来,恐同症是“性别主义的武器”,同性恋对居于支配地位的性别意识形态构成了威胁,攻击同性恋者有助于强化既存的性别阶级结构,因而恐同症成为对性别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形式。  相似文献   
130.
关于男女同性恋在自我认同以及性行为的差异研究目前较少。文中以网络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男女同性恋者在性态度、性行为以及对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同度上有显著差别。在走上同性恋的道路的归因上,男性更多归因于客观因素,女性更多归因于主观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小时候的性经历对于个体的同性取向并不是如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所强调的那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