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3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段注》“音义皆同”的同源字与“音义皆同”的异体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注》在有关“音义皆同”“音义同”的表述中,区分了同源字与异体的界限,并提出了一些区分的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42.
"格"字考     
文章旨在考察"有耻且格"①之"格"的含义,为此,在对比各家对"格"字的阐释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格"字当为"被感化,服从"的意思,并利用《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论语》及朱熹的"为政观"来印证本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43.
从"文"、"象"的空间性看中国古代的"诗画交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与画的关系在中西美学史上都是一个倍受注目的问题 ,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中西传统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在西方 ,不断有人对诗与画的界限进行区分 ;在中国 ,“诗画交融”却一直是衡量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古代时间意识的空间化是“诗画交融”的深层思维基础 ,“文与画”、“书与画”、“诗与画”之间以空间化、视觉化的“象”为核心的同源性关系 ,则为“诗画交融”提供了内在形式依据。通过对“文”、“象”的原始空间含义的考察 ,可以清楚地认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4.
2001年第10期《语文建设》的《“无须”和“无需”》主张胡须的“须”和遇雨止需不进的“需”是同源字,另一篇文章《说与》又主张有缺口环形玉的“”和器皿有缺口的“缺”是通假字。可是,考之于两对词的语源义,却发现前者的“胡须”义和遇雨不能前进的“止需”义,意义上并无联系,是典型的通假字,而后者两个字都有“有缺口”这一共同义素,是典型的同源词,这两篇文章恰恰把这两种文字现象的关系弄颠倒了。  相似文献   
45.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中论假借 ,主张“通其所不通则为假借” ,即凡假借其双方在意义上是一概不相通不相关的。此论对造字之假借而言是正确的 ,但对用字之假借———通假来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朱氏收列用字之假借 (通假 )实例多与其理论相矛盾 ,而现代许多著名专家不但继承了朱氏的理论而且长期延续着朱氏之矛盾 ,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以朱氏为代表的假借 (通假 )理论应当修正 ,承认通假双方其意义并非一概不相通 ,通假字与同源字是有交叉的。  相似文献   
46.
正600多年来,燕窝一直被认为是"医食同源"的"滋补圣药"。燕窝富含"燕窝酸"、活性蛋白和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滋阴润肺、养颜美容、益智健脑的功效。燕窝适合男女老少食用,不过,不同的人群和体质,吃燕窝也有不一样的益处。  相似文献   
47.
甲骨文语言研究有了很显著的成就,但是对甲骨文同源词的研究却很少涉及。我们根据商周的传承关系,由周秦音系推测出商代音系,在一定范围内从字形入手,结合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记载,从字形、语音、词义三个方面分析甲骨文几组同源词,说明商代同源词有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8.
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又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它们同源而生,体现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同一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它们相依相存、相融互补,彼此汲取着对方的营养,在丰富着自身的同时,又促进推动着对方的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小说与戏曲双峰并峙、名作辈出、共同繁荣、携手进入文学主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49.
羌汉语言接触形成的一组同源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交往导致语言接触。在此过程中,语言相互吸收或输出成分。就吸收而言,非汉语词汇成分进入汉语以后,汉字一视同仁地加以记录;使用既久,其非汉语色彩消失,当中一部分便循着汉语词派生路径孳生同源词,汉字又对这些同源词记录,出现了语言底层并非汉语而文字层面有汉语特征的同源字。古汉语中,"卢"字有黑义,来源于古羌语。垆、栌、、、鸬等字秉承"卢"字音义,形成了一组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同源字。  相似文献   
50.
文章以现代音义分析法论证了六组同源词,即:该与垓同源,词源义是具备;讓(让的繁体)、攘与禳同源,词源义是推;誉与举同源,词源义是称举;诐、皮、披、破、簸与铍同源,词源义是破析;诐、坡、波、颇、陂与跛同源,词源义是不正;讦、揭、楬和碣同源,词源义是高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