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12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苏东坡曾自嘲“一肚子不合时宜”,意即自己的书生气太重。所谓书生气,就是指一个人过于认真,再带一点点天真。由于儒家的入世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讲究经世致用八面玲珑,书生气不合时宜似乎是几千年来的定论。其实,书生气表现的是真性情。  相似文献   
92.
魏晋名士绍庄之作有三种类型:颂庄或斥庄之作、从哲学上阐发庄子思想之作、 涵容在学理趣的文学之作。其发展演进的轨迹,反映了庄子学说在此一时段的传播、接受以及 名士之思想倾向、人生态度、生命情调、理想追求及庄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从而 为我们了解和把握此期庄学之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必要的参照。  相似文献   
93.
从反映魏晋名士风度的角度对魏晋志怪小说进行全面考察 ,认为志怪小说在它离奇古怪、荒诞滑稽的外衣掩盖下 ,蕴含着极为深刻的名士思想。从而打破了以往只从志人小说来议论魏晋名士思想的局限 ,使我们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下认识和研究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94.
玄学思潮的兴起,带动了魏晋时期社会风气的转移。崇尚自然、追求个性、向往自由成为时代的风尚,魏晋时期的妇女也深受影响,她们努力冲破名教伦理纲常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与风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精神风貌。一代才女谢道韫更是以其旷达玄远的"林下风气"成为魏晋新女性的典型,深得时人的赏识和敬重。  相似文献   
95.
情礼关系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又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课题。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对情礼关系就有不同的看法;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情礼关系受到了挑战。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一批魏晋玄学名士,为了重建自己的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重新关注和思考宇宙自然与人生,探讨道德与人性。随着时事的变迁,玄学名士们纷纷以不同的言、行对情礼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相似文献   
96.
嵇康作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论曾经盛极一时,其诗歌虽存世不多,但因其诗歌风格独特,仍能独步当世。对其诗歌风格进行考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魏晋时期名士风度、玄学思想以及隐逸风气的文化精神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风气,研究魏晋时期文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  相似文献   
97.
王永平 《东岳论丛》2020,(1):29-43+191
汉末魏晋以降,随着政治、社会风尚之变化,儒家礼法制度悖情违性之规范日益受到冲击,在通脱、玄化风气影响下,种种任情纵性之新现象层出不穷。汉魏之际,出自寒门的曹魏统治集团根本无视礼法,屡有命妇人出宴、参与聚会之事,男女交往相对自由,甚至以裸女舞蹈助兴。魏晋时期,士族名士普遍崇尚自然,其言行多与儒家礼法陈规相抵触,在男女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在理论上重情,在行为上则放达,明确表示"礼岂为我辈设"。在优越的政治保障与丰裕的物质条件下,西晋统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玄化人生观的影响,并在其日常生活中以粗鄙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以致在放达任性的名义下,种种淫逸风习甚嚣尘上,风靡一时。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受礼教约束最为严厉的妇女群体之风尚也有所变化,上层社会女性不仅敢于表达情感,而且公然冲击礼教,以致淫逸妒忌之风甚盛。  相似文献   
98.
论名士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名士 ,一开始就凭藉着担任“道”的义务和精神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从数千年历史看 ,名士的本质区别不在于仕与不仕 ,而是要具体察观其气节操守之是否。身仕者当以国家社稷为重 ,廉洁奉公 ,躬身行善 ,泽加于民 ;不仕者亦能独善其身 ,志行高洁 ,穷不失义 ,修身见世。用孟子的话来概括 :“士穷不失义 ,达不离道。”这是名士的大节 ,也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代代相传的人格的尊严。因为名士往往具有理想主义的一面 ,这种理想主义的本质是针对社会的正义与进步而言。这是名士历来受到人们尊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
对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的放达,尽管历来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其不受束缚的任情自然却是双方的共同认定.其实,竹林名士十分在意这种处世方式的社会影响,对之进行了自觉的把握.通过天性把握、理性把握和审美意境把握三个环节的修养和净化,使放达在实践中体现出"外坦荡而内淳至"的精神,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魅力独具的文化景观.离开了这种内在的自觉,产生如此积极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00.
东汉以来 ,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 ;汉魏之际险恶的政治环境是形成魏晋名士的政治原因 ;与这种经济、政治形势相呼应 ,在学术思想界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广大知识分子在行为方式上既追求人性自由 ,又恪守封建礼教 ,形成所谓双重人格。至曹魏 ,一批人的这种双重人格特征已十分明显 ,它标志着魏晋名士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