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包红 《职业》2012,(5):91-92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创造了"名校+名企"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以顶层设计、高端发展作为专业建设理念,着眼于行会驻校、订单合作以及引企入校,在技能竞赛、课程改革、文化建设和社会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成绩显著,为省、市职业教育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62.
琴心 《伴侣(A版)》2014,(3):26-28
一位失业后又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子,没有怨天尤人、消沉度日,而是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选择———一贫如洗的她,带着10岁的女儿赴新加坡求学!13年后,这对饱尝辛酸的母女终于迎来光明:女儿拿到了世界名校的文凭,母亲在新加坡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由她担任总编的《美文精编》成为畅销杂志,母女俩还获得了这个"花园之国"的永久居留权。2014年初,新加坡星林影视集团将把她写的自传体小说《我在新加坡陪读》拍成电影。  相似文献   
63.
科学与人文并重的课程设置体系、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开放多元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创新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3所名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是优化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评制度和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64.
于丹 《社区》2012,(32):60-60
人们不愿意降低速度,是因为眼里只有终极目标。比如许多家长不断要求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名牌大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和家长吃多少苦都认了。为了上名校,未来找一份好工作,将童年、少年时代所有的成长乐趣都放弃了。  相似文献   
65.
《职业》2010,(11):40-42
《职场》杂志独家媒体支持的一档MSN职场类视频访谈节目,邀请各行各业的重量级嘉宾,分享职场故事与智慧,“用他们的经验。成就你的人生”。  相似文献   
66.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美国的名校拿到博士学位,多半为两个目的所驱使——镀金的身份或是对真正良好研究环境的向往。博士,已经不再仅仅是学历的代名词,更成为了一种划分身份的象征。前者在有捷径可通达之时,多半愿意一掷千金,用金钱换取时间,凭空购买一张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反正只要烫金的证书上署着大名,“博士”的名头就已到手;后者却选择寒窗苦读,  相似文献   
67.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就成为各高校适应新一轮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抉择.本文深入分析"突出特色、注重质量、建设名校"的思想内涵,提出以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多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重视名牌战略等观点构建肇庆学院发展的新格局;以张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指引,实现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68.
刘鹤守先生主编的《沙坪岁月》一书,是抗战时期重庆南开中学的校园回忆录。撰稿者是近两百位当时的老校友。他们的校园回忆录,生动表现了这所抗战时期大后方名校的整体形象,表现这所名校校长如何管、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当年,作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特使威尔基到重庆后,也曾专程访问南开中学并发表演说。他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四海一家》(“OneWorld”)的书,介绍了这所中学,并对张伯苓校长有着很高的评价。威尔基在演说中说:“像南开这么好的学校,你们中国固然很少,我们美国也不多。”60多年过去了,今天,威尔基这个中肯的评价,在中国…  相似文献   
69.
施彬彬 《人才瞭望》2016,(6):155-155
尽管一线大城市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房价更是不断上涨,但依然是名校人才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地,这一现象值得深思。基于此,对当前名校人才签约单位的地区进行数据分析,指出名校人才就业创业选择一线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鼓励名校人才到中小城市就业创业的措施,以期为名校人才资源的更加均衡分布以及作用的充分发挥带来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0.
朱仁 《人才瞭望》2016,(9):79-80
走出机关去创业,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直到8年前进军猪肉市场,目前个人身价近百亿……近日,被媒体称为“北大杀猪才子”陈生的独特创业经历,引起广泛关注. 名校毕业,却做着在一些人看来颇有些“不入流”的猪肉生意,陈生不是第一个.15年前,他的师弟陆步轩,就曾因生活拮据卖过猪肉;一年前,另一位90后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和3个合伙人在北京开起了米粉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