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97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4144篇
社会学   25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76篇
  2010年   363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49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论黑尔的价值语言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尔认为,价值词既有评价性意义,又有描述性意义,评价性意义是第一位的但也依赖于描述性意义;价值判断具有规定性,是规定语言,同时,它又具有“可普遍化性”;价值推理是可能的,但前提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2.
本文从文学心理学角度探析辛弃疾在不同饮酒环境的不同诗情和不同词风,体味辛弃疾身兼英雄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奇特情感轨迹。  相似文献   
123.
文章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2009-2014年收录的有关藏汉双语教育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共词聚类和多元统计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采用BICOMB软件和SPSS 19.0进行内容挖掘和统计分析,以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描述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近6年来我国藏汉双语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藏汉双语教育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4.
词集评点是词学批评的基本手段,其优势表现为能够针对具体作品,结合词体特征和词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的放矢地阐发词学思想.词集评点的批评方法在明清两代普遍使用,评点形式既灵活,又相对独立,能够充分实现批评的目的.词集评点的批评功能从不同的层面得以实现.理论层面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感性的即兴点评体现出评点者的审美感悟,理性的评析展示出评点者的理论思考;文献层面的材料汇集、笺注考释则是词集评点突出的学术手段,突显出词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5.
126.
论词的叙事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词通常被认为是抒情文学 ,因而未曾被叙事学研究关注。本文借鉴叙事学文本结构分析的理念和思路 ,寻绎和阐释词的叙事性 ,认为词具有叙事性 :早期的词调有许多又是词题 ,具有点题叙事性 ;词题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叙事 ;词序是词题的扩展 ,是对词题引导叙事的延展 ,又是对正文之本事、创作体例、方法等问题的说明或铺垫 ;词正文的叙事与其它叙事文体不同 ,其特点是片断的、细节的、跳跃的、留白的、诗意的、自叙的 ;长调叙事受赋体影响而有铺叙式 ,短词叙事通常采用诗歌本色的隐喻式。词的叙事风格比小说典雅、含蓄、文人化。  相似文献   
127.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商标词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是一个有极强解释力的理论。该理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交际看作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认为从话语和语境假设之间寻找最佳关联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建立在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翻译研究的对象是人的人脑机制。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该理论对商标词的翻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8.
英语中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一般为不可数名词,但不是绝对的。本文试图通过大量例证说明有些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双重性,并指出实际运用与区别这种双重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9.
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晚唐五代开始的"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和北宋中期围绕这一创作现象的批评论争,不仅涉及到词的创作方法和词史发展的方向问题,更对诗词体性的异同之辨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诗为词"在唐五代及北宋前期的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填词对诗歌句式句数及婉媚风格类型的趋同,而从北宋中期开始的相关评说则重在分辨诗词体性之异.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在强调词体之独立和本色的同时,也主张通过诗人句法来体现词中的情感力度和壮阔风格;而在演唱风格上则在宋代普遍流行的女音之外,追求声调高逸的男音色彩."以诗为词"的内涵及其演变在唐宋语境中可以得到准确阐释,并可借此展现宋人词学观念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30.
表示“两人或两人以上合力举物”义,现代普通话用“抬”,方言中还有“扛”和“舁”,历史上这些词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从东汉起“舁”一直是通语中的主导词,直到明代被“抬”所取代;与“舁”基本同期出现的“扛”,历史上很可能是一个南方方言词,元以来也曾北上过,只是清以后逐渐从北方撤出;“抬”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逐渐成为新的通语主导词,“抬”很可能起源于江淮官话,然后往北往南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