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5篇
理论方法论   139篇
综合类   1241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20世纪 2 0 - 3 0年代 ,中共、孙中山、汪精卫扩大会议派、蒋介石分别阐释了国民会议思想。中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解决政治问题。孙中山就召开国民会议的意义、议题阐述了其思想 ,认为召开国民会议是为了解决国事。汪精卫扩大会议派召开国民会议的设想 ,仅仅停留在理论设计上 ,目的是控制国家大权。蒋介石召开国会会议制定约法是为了使其统治法律化。蒋汪主张的国民会议都排斥中共。倡议的主题不同 ,思想内容、性质既有所区别 ,也有共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2.
"现代评论派"在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实际上是东、西方留学生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论争,是当时不同的文化流派关于中国现代性的不同想象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一方坚持欧美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另一方则主张效仿法俄的社会暴力革命方式。虽然文化启蒙曾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是由于鲁迅对文化启蒙的巨大失望,所以在"呐喊"之后已经"彷徨"。这场论争既是鲁迅思想转向的标志,也是其思想转向完成的象征。它意味着鲁迅已经放弃文化启蒙的理想,而主张立竿见影的社会革命。其实,鲁迅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文化启蒙主义者,其文化启蒙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相似文献   
73.
以反思国有企业改革而著称的"反思派",是从"市场派"中游离出来而形成的一个理论派别。"反思派"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超越派别之争,理性反思改革;反对新自由主义误导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坚持公正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论与主张。它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了极其独特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74.
现当代西方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受到相当的重视,研究著述不断问世,它极大推动了中国当代史学观念的更新和史学的变革发展。李勇所著《鲁滨逊新史学派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是当代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中的又一新作。它不仅深化了对鲁滨逊新史学派的研究,而且,也推动了大陆的美国史学史研究的进步。由于笔者对西方近代以来的史学缺乏研究,因此,难以对此著作全面深入的评述,只能谈些个人拙见,不当之外,尚希见宥。如上所言,现当代西方史学在目前的史学史研究中受到相当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种重视局面的发展是不平…  相似文献   
75.
新剑桥学派理论是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利润率越大,国民收入中利润的比例就越大,作为工资收入者所得的工资的比例就越小,因而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个理论对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下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提出了挑战。因此,在宏观经济运行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从理论上证明经济增长可以减小收入分配差距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6.
意象派诗歌不仅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起点,还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它不仅催生了五四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更参与了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的建构。本文以译介学为理论基础,对英美意象派诗歌在30年代中国的译介进行梳理,以期揭示它与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两种文本形式进行细读,发现"新感觉"的形式构造源于两种新的视觉方式,即印象主义视觉和蒙太奇视觉,前者帮助确立了观察者的主体地位,后者进一步赋予这种主体以自由的能动性。在此意义上,大城市人的感觉与心理机制的改变乃是"新感觉"形式的深层机制,而这一改变又是由1930年代大城市上海的各种视觉技术共同促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78.
陈三立和郑孝胥是同光派两大代表诗人,对晚清民国诗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和对陈三立研究的相对热闹相比,对郑孝胥的研究尚未起步。研究主要探讨郑孝胥诗学思想的渊源及基本观点,即诗歌应该表现伟大的志向、才思妙合元垠和风格上的劲涩。  相似文献   
79.
新感觉派作为都市文学的代表注重审美视角和创作方式的结合,它的审美方式是以"审丑观念"来描绘都市的美,即外在的审美,内在的审丑。其独特的创作方式是对小说体式的现代化尝试和改造:一方面体现在结构全篇的视角有所改变,另一方面在叙述手法上运用一系列的创作技巧,如心理分析和意识流等,让都市文学越过通俗文学的界限,攀上某种先锋文学的位置。  相似文献   
80.
生命力的突进:王度庐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度庐是民国年间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其《卧虎藏龙》曾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小说曾节选进入高中教材,他是民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杰出代表。从1982年开始的王度庐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经历了开端、深化、繁荣的不同阶段,学者们提出了悲剧侠情、旗族记忆、平民文学等重要观点,但也还存在着研究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