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431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李亚玲 《生存》2020,(5):0091-0092
随着新高考与核心素养逐渐推进落地,新的教育改革计划要求学校扩大高中生发展与选择的道路,深刻认识学生未来成长、成才与高中阶段的文化教育有着密切联系,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主要是要提高其阅读能力与阅读效率。本文通过列举分析论述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列举出指导高中生高效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策略,有利于针对性解决目前高中生论述文阅读能力不足的现存问题,有利于实现高中生对于论述类文本为代表的语文文本阅读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2.
后殖民背景中,奈保尔笔下的模仿不再只是一种殖民策略,其中更蕴含着对强势文化的背离倾向。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与背离构成了一对矛盾,最终在对立和博弈中指向个体的独立与自由。《模仿者》中的辛格一直为文化上的"无家可归"感所困扰,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错位造成了他文化身份的模糊以及自我认知的障碍。文章以小说的故事时间为序,分析辛格对其文化身份的追寻之路,从自觉模仿到拒绝模仿,最终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辛格的转变反映了奈保尔笔下的模仿不再只是一种殖民策略,更蕴含着对强势文化的背离。这种背离展现了作者对殖民地人民文化身份的思考,具有文化寻根的意味。  相似文献   
123.
宋代科场论述文,留存作品极少。然而,嘉祐二年(1057)省试史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曾巩、苏轼、苏辙三人之作得以留存,典型地表现了宋代考场论述文之风貌。考场论述文,"限五百字以上"。曾巩文章603字,长短适宜,有理有据,明白畅达,文从字顺;苏轼文章548字,层层推进,议论纵横,豪骋雄俊,结合新颖恰当的事例,非常具有说服力;苏辙文章553字,论点和论据相对混乱。其他科场论述文保留下来的有王禹偁二篇、田锡二篇。王禹偁《三杰佐汉孰优论》大致依据史实敷衍,与中心论点疏离,而三年后之《四科取士何先论》则是一篇完整严谨的议论文。田锡所考乃时事论题,文章后半段重点在颂圣,与一般论述文格式不同。宋人科场论述文具有短小精练和史论性质两大特征,对宋文创作影响深远。此外,欧阳修利用嘉祐二年权知贡举的权力,痛击"太学体",录取曾巩等,他们一起领导着宋代文坛新的创作风气。此后,通达流畅、明白如话成为文坛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24.
贫困之音历来萦绕在人们心间,实现脱贫是世界各国人民心心念念、期盼已久的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关注到我国现实中的贫困问题,执政以来他多次深入到贫困地区亲自了解贫困人民的生活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论述.这些关于扶贫工作的论述是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以及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论原则基础上,所做出的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的而且内涵丰富的论述,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5.
受某种学术现象一定程度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学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中的伦理维度的关注和研究相当稀少。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在场,习近平伦理观的在场,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与其伦理观有机结合的理论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伦理蕴涵呈现出:"两条红线",一是爱——对祖国、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深沉的大爱,二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三真",即真实、真诚、真爱;"五义",即平等之义、和合之义、诚信之义、互尊之义、共荣之义。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外传播论述的伦理之维,消解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巩固对外传播话语权,让世界人民因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中国特色所传达的具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良善德性而感动,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6.
以阿里尔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学家与以福斯特、伯克特为代表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就马克思与熵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批判与反批判的深度交锋。鉴于熵定律在生态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阿里尔批判了马克思对熵定律的漠视,指责其忽视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限制。对此,福斯特、伯克特展开了反批判,论述了马克思将热力学应用到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创造的分析中,并借此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之于生态经济学的多重意义。福斯特、伯克特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反对将生态环境问题作能量还原论的阐释,并借此阐述了马克思的“新陈代谢—热力学”思想,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何以可能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27.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雕塑发展,既要继承传统,审视和重释传统,又要破除"西方中心论"从东西方各民族的雕塑文化中汲取人性健康的养料,既不失去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又坚持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是后殖民时代的我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艰难悖反中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议题:1.重审中国传统的雕塑精神:天人和谐的圆舞与柔韧不息的智慧.2.重审中国古代人物雕塑之憾:主体人之缺失.3.重看西方雕塑中注重人本体之光荣传统.4.近观东方雕塑(重点谈印度雕塑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8.
刘海静 《兰州学刊》2010,(10):189-194
近20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方法来源、基本内容、中国适用性等方面。大多数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建议加强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视角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9.
对启蒙的消解和捍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启蒙一直是作为正面价值得到肯定和赞扬: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优秀遗传,值得继承和发扬。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对启蒙的反思、质疑、批判一方面来自海外儒学传统的继承者,他们认为需要检讨“五四”全盘反传统;另一方面,当代西方的种种“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