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10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5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492.
张开 《中国藏学》2023,(4):30-39+211
“赤水”一词屡现于吐谷浑史迹中,学界一度将“赤水”与“赤水城”“赤水戍”混谈,直至目前,将“赤水”固化地视为河流或城池的观点仍然存在。文章分别对吐谷浑政权发展过程中“赤水”“赤水戍”“赤水城”的地望和内涵进行梳理,发现“赤水”地望在吐谷浑、吐蕃政权时期的内涵和指代均不相同。“赤水”在吐谷浑政权初期实为洮河流域地区“赤水羌”所居地,北魏至北周期间,吐谷浑一直视该区域为旧土并不断有“还旧土”的尝试。经历不断西迁之后,“赤水”在吐谷浑史中开始以“戍”或“城”的形式出现,符合吐谷浑诸部走向建城定居的发展趋势,其地望在黄河以西、青海湖以南地区。进入隋初,原先的“赤水城”可能因为战争一度被吐谷浑政权放弃。唐代史籍中,“赤水”专指河流而非城池,疑为沙珠玉河以北地区某条河流的名称。该河流或发源于赤岭,向西南方向流入“赤海”(苦拔海)。吐蕃灭吐谷浑后所求的“赤水地”实为唐代出入青藏高原军事和交通要道的咽喉位置。“赤水”在汉文史籍中以“旧土”的代称、区域概称、城池名、河流名的形式出现并逐渐模糊化。明晰“赤水”在史料中的模糊记载能丰富吐谷浑史、吐蕃史的研究内容,也可以为历史上各民族交流交融提供鲜活的史实和可...  相似文献   
493.
《吐谷浑大事纪年》记载了吐谷浑(va zha)灭于吐蕃后,附属于吐蕃的小王在705—714年间的大事。内容涉及莫贺吐浑可汗(ma ga tho gon kha gan)、吐蕃赤邦(khri bangs)公主、唐朝金城公主的活动与行踪,以及王室婚娶、会盟议事、征役赋税等内容,是研究吐谷浑史的重要史料。文章辩驳了把它看作是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松赞干布纪年》的观点,认为该纪年的核心人物莫贺吐浑可汗或为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约生于690年,705年登基称可汗,727年与吐蕃联姻,得授“外甥阿柴王之印”,744(±35)年去世。  相似文献   
494.
张秀清 《江淮论坛》2009,(1):152-154,164
吐蕃文书中的“大藏”,不属于吐蕃告身,同时,也就不可能是铁文字告身,当归于其他评价体系;根据敦煌藏文写卷的用语特点,“大藏”职位可能高于铁文字告身,而且一般仅授予吐蕃人,若授予外族人,则是显示给其较高荣誉,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具有较高告身(玉、金告身)的官吏,其实际地位却不及“大藏”;P.4836《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修功德记》“所管大蕃瓜州节度行军先锋部落上二将告身臧旃矣”的“臧”应按其本就有之的汉语意义“赞美,称许”来解读,也就是敦煌藏文写卷中的“予以褒美、褒扬、褒奖等”之意。  相似文献   
495.
496.
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脱日年赞执政时期,“天降佛法”说启开了吐蕃佛教之先河。然而,据新近发现的一些资料记载,早在吐蕃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时期,吐蕃周边的佛教徒已在吐蕃境内活动,以不同的方式引荐佛教于吐蕃王室。龟兹石窟藏文壁文题记,揭开了吐蕃与吐火罗及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历史叙事,亦为吐蕃启开了丝路文明之道。  相似文献   
497.
藏文史籍中有关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史实的记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因为这些记载多出自于后弘期以后的藏文史籍,其间隔时代已较久远;二是这些记载内容芜杂,传说与史实相互交织,且明显杂糅了许多后世史家出自崇佛观念的夸张与附会,从而使其真伪难辨。笔者以为,在松赞...  相似文献   
498.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步辇图》手卷,是记录初唐贞观年间禄东赞入朝为松赞干布请婚事件的一件美术作品。该图卷旧传为阎立本手笔,后流传至晚唐,大和年间李德裕重予裱褙,并题跋于画心左侧。既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画作为唐真迹还是宋摹本、作者为谁、所呈现的具体历史场景为何以及递藏等方面,李德裕重装褙并题跋的动机、功能及影响,则鲜有学者论及。文章从跋文的格式、《册府元龟》的录文两个方面,为原跋文出于李德裕之手提供了新的佐证;通过对重装褙背景及跋文的分析,发现此事隐射了晚唐与吐蕃关系的一桩旧事——吐蕃维州城守将悉怛谋受降事。由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的打击报复,李德裕在该事件中经历了政治与道德的双重失败,其所遭受的"幽枉"或羞辱,乃是其政治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故始终在寻找辩白和昭雪的机会。2年后,他主持中枢,恰逢宫廷书画整理与收藏活动,此时他新伤未平、恨意难抒,遂以宰相之尊亲自主持《步辇图》的重装褙工作,并不厌其烦、喋喋为之题跋。该题跋,与其说是对约200年前太宗接见禄东赞事件的追忆,毋宁是对2年前他本人所受的政治羞辱的咀嚼;同时,该题跋也可索解李德裕在剑南西川节度使任职时的遭遇、他所倡导的边疆政策及二者与题跋内容之间隐喻性的关联。具体地说,其题跋所表现的内容,或不仅引发了李德裕的身世之痛,也可赋予其所主张的边疆政策以历史的正当性。跋文对《步辇图》所表现的事件进行了重构,似是为暗示他对维州受降事件的处理,乃是遵循太宗皇帝的原则和遒谟;而文宗皇帝与牛李出卖向化者致其遭虐杀,则违背了太宗所确立的对帝国藩属的执驭之道。换言之,李德裕对《步辇图》的题跋,当是以对太宗朝贞观旧事以及吐蕃政策的征引为隐喻,暗讽维州城悉怛谋受降事,并为自己辩白。重装褙、题跋及"追论悉怛谋"等一系列事件,不仅解慰了12年来所遭受的良心之痛与道德折磨,反映了当时牛李两党对于吐蕃政策的不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中晚唐朝廷对于回鹘、黠戛斯等边疆民族割据政权的立场及策略。文章可作为探讨古人如何以书画收藏及题跋活动作为政治"动源",来隐晦地表达其施政策略的美术史个案。  相似文献   
499.
论藏族历史发展的开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开放与藏族历史发展中的发展的关系至为密切,从吐蕃时代到明、清之际,藏族历史上每一大发展和大转折的时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其最为开放的时期。文章还对藏族历史开放之阶段性、特点及促成开放的原因等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