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46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主要讨论了吐蕃王朝以前吐蕃部落联盟由前期的牧业经济生产方式逐步向后期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对这种经济生产方式的变迁与其政权发展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
吐蕃王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渠道传入吐蕃,并对后来的西藏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而论,吐蕃时期的佛教艺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主要来自受到印度、汉地、中亚三方面的影响,最终形成吐蕃自身的佛教艺术风格与特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汉地佛教艺术的影响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遗留下来一些弥足珍贵的文物考古遗存。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现存吐蕃王朝时期(公元7-9世纪)佛寺遗存的考察,对其中来自汉地文化影响的因素加以梳理,并对四川地区可能存在的影响也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93.
陆离 《西藏研究》2022,(4):50-58
通过对敦煌藏文文书P. T. 1078号诉讼案卷所涉吐蕃职官和制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其他文书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吐蕃瓜沙地区司法上诉程序,可以得知吐蕃时期当地官府对僧人与俗人之间,或僧团内部纠纷案件的上诉与普通上诉案件是区别对待的。再结合11世纪藏文史籍《弟吴宗教源流》记载的吐蕃司法制度进行分析,认为16世纪藏文史籍《贤者喜宴》关于吐蕃司法制度的记载源自《弟吴宗教源流》,但对之进行了简化,使人不易理解,《弟吴宗教源流》所记载的内容更为详细、准确,值得学界予以重视,从中也可以了解唐朝司法制度对吐蕃地方司法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吐蕃时期的佛经翻译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王朝时期,王室因政治斗争和丰富文化的需要而引进佛教.在王室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扶持下,引进佛教的第一项事业便是翻译佛经,因此佛经翻译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纵观吐蕃时期佛经翻译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本文就这三个发展阶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95.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是唐代民族关系中最为复杂的民族关系之一,不仅史书中有颇多反映,唐代送别诗歌中亦有描述.唐人以送金城公主为代表的送别诗展示出了汉族士人的和蕃情结,而送行派遣使节的送别诗则展示出了唐朝和吐蕃之间使节往来亲和的情况.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树木年轮的定年结果为依据,将近年来都兰热水、德令哈等地所发现和发掘的一批墓葬分为吐谷浑时期和吐蕃时期.根据墓葬形制的渊源关系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墓葬的族属进行了分析,认为封土堆中有无梯形石砌边框是区分海西地区吐蕃时期外来吐蕃人与被征服的吐谷浑人墓葬的重要标志.由此推断都兰热水墓主人的主体应属于外来吐蕃人,而德令哈一带吐蕃时期的墓主人主体属于被征服后的吐谷浑人.  相似文献   
97.
早在唐以前,藏区已有开采和使用黄金的历史。《北史》和《隋书》中都记载了当时的“附国”(今四川甘孜藏区一带)境内“山出金”,“王与酋帅,金为首饰,胸前悬一金花,径三寸”。藏区黄金开采的首次高潮当数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并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之后。松赞干布在统一吐蕃并不断开拓疆域,扩大其势力范围的同时,积极发展吐蕃经济,与周边的邻国广泛建立联系,为吐蕃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98.
杨文炯 《西藏研究》2000,(1):94-102
公元9世纪中叶,唐、蕃两大王朝都已笼罩在王朝垂危的暮色氤氲之中。843年前后,几乎同时在两大政权斜阳晚映的政治舞台上各自上演了一场同一主题的历史剧──达玛灭佛与武宗灭佛(又称会昌灭法),“导演’分别是吐蕃王朝的达玛赞普和唐王朝的武宗皇帝。这两场自上而下的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在发生的时间、内容及其结果和历史影响方面都有惊人的相似。是历史的偶然巧合,还是适时历史等量的合力决定的两场必然性的“劫数”呢?掩卷深思,确有许多值得比较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于我们认识宗教之社会功能的值域提供了一个反观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99.
北宋御边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政府的御边政策有一定的阶段性 ,北宋初期重北边轻西鄙 ,到中期防御重心从北边移到西北 ,自熙宁变法后 ,又以攻为守兼制西夏。这种政策的不断变化与调整 ,主要受北宋国内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也与周边邻国辽、西夏、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兴衰有密切关系。它是北宋、辽、西夏、吐蕃等势力相互消长和制衡的产物 ,也是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另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00.
从藏王松赞干布时起,汉地僧人就通过不同的渠道不断进入吐蕃社会,致使汉地的佛教思想在吐蕃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直至以摩诃衍为代表的汉地佛教禅宗顿门派传入时,使这一影响达到鼎盛。虽然在“顿渐之诤”中摩诃衍失败,但汉地禅宗教法对吐蕃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断绝,并一直影响到后弘期形成的一些宗派体系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