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艺术没有隐喻性的思维将举步维艰。中国的隐喻艺术思维具有趋利性、模糊性、尚意性和向善性的特征。这些特征是让隐喻思维成为艺术必备思维的决定性因素。各种艺术形式从自己的角度运用隐喻,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其中,隐喻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掌握了隐喻艺术思维的特征,对艺术创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52.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3.
科学与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何把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理解为“价值中立”的看法 ,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否有内在联系 ,关键在于人生在世的“在世结构” :按照“主客关系”的在世结构 ,主与客彼此外在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是分离的 ,科学的自由思考不必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 ;反之 ,按照“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在世结构 ,则真理与价值、科学与伦理就有了内在联系的前提 ,科学的自由思考就能在伦理道德上是向善的。当前 ,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 ,应在新的基础上回复古希腊的科学自由精神———“为知识而求知”的精神 ,真理与道德价值相结合的精神 ,知识向善的精神。  相似文献   
54.
娘生于兵荒马乱的年代,七岁时被抱到临湘桃林陈家做童养媳。但她十分想念家里的亲人,三天后即带着一脸泪痕跑回了娘家,即使遭到毒打也不肯再回去。后来娘长大成人嫁到笔架山下的渡台村。渡台村依街傍河,在娘眼里是个好地方。娘一生冇进过学堂门,但通过自学认了字,还读了不少古书,像《薛仁贵》、《穆桂  相似文献   
55.
闻晓 《东西南北》2008,(2):19-19
对善举的尊重,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相似文献   
56.
<正>爱农老师:我是一个已婚女性,今年34岁。我原本是个中规中矩的女人,有爱我的老公,有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爱我的家,爱这种平静而简单的生活。我很讨厌那些  相似文献   
57.
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厘清雷锋精神对培育新时代青年的重要价值,引导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向善、求实向真、奋发向上,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挑时代重担,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美国出现的三种课程现代化思潮是对19世纪人文主义课程观的挑战。社会功效主义课程流派倡导以社会功效为宗旨;发展主义课程流派主张尽量利用儿童的兴趣,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认知识结构相结合;社会向善主义课程流派致力于重建以主要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使未来的公民有机会把握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59.
筱陈 《领导文萃》2014,(18):125-125
正人当怀揣敬畏之心。细品"敬畏"一词,敬是畏的前提,因敬而生畏,畏在敬之中。敬发自于内心,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个人,敬什么,看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敬畏之畏,是自觉之畏,是基于崇敬、尊敬后生发出的畏惧,敬到极致,畏也到了极致。当我们谈到一些人物,心中自然会生起敬畏之心,那是因为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人们,这种的人格魅力外化成为了一种感召力,让人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让人在崇敬中透着畏惧。人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60.
正《法制晚报》的记者盘点今年新调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顾政策时发现,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奖励20分。高考强调"道德加分",具有积极意义。对道德品质优秀的孩子进行加分,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意识到美德发展、崇德向善的重要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当一个人忘记了他在学校接受的每一样东西,剩下来的才是教育"。什么是"剩下来的东西"?学生在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