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春水 《华人时刊》2008,(8):14-14
转瞬,汶川大地震已经走过80多天,举国哀悼之后,人们依然无法忘记短短几分钟内山崩地裂、生灵涂炭的场景。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共和国的人民已经走出灾难的阴影,重建灾区美好家园,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32.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诸多功力的推动。若把"五力"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定使学校加快前进的步伐,提高办学效益。一、加大党组织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33.
群体凝聚力是由群体核心的内聚力,群体成员对核心的向心力,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吸引力,群体成员之间的亲和力等多种力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在一起的合力。增强群体凝聚力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同时努力,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34.
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 ,其家族的内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对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这种迥然异趣的心理模式 ,又对中日两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为应对严重干旱而举行的土族求雨仪式,是应对"非常状态"的一种民间措施。基本包含持续干旱下的"失常"、全村动员、求取圣水、(下雨)、谢神等过程,其中赤脚、鹅卵石、柳枝、圣水等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而不定时举行的求雨仪式,是多种文化元素的借鉴和杂糅,充满巫术色彩,具有不确定性,但能够强化村民对村落的向心力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6.
房地产企业的人才流动频率超出了许多行业。除了由于项目结束带来的“自然流动”,企业骨干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频频和企业说“再见”,已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心头不断的痛。为了吸引、保留、激励企业需要的人才,营造企业向心力,除了给予高端人才优厚的薪酬待遇以外,福利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成为有远见的房地产企业老板们争夺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7.
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中地位、利益不同的社会群体不断出现.这些群体由于受地理环境、生活水平、管理状况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对集体组织依赖性明显减弱,加上农村党员身份优势跌落以及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党员的松散式管理,使得整个农村社会处于相对离散状态,党组织凝聚力严重下降.通过提高公信力、增强带动力、扩大影响力、注入恒动力、集聚"向心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38.
蚩尤在中国远古神话里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山海经》开始,其叙事模式几经变化。《史记》塑造的“乱神”与“战神”双重形象,延续千年。清末至民国,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进入,蚩尤成为统合以“苗”为主体的边胞人群的象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蚩尤不仅是苗族身份认同的符号,而且与黄帝、炎帝构成中华“三祖”,成为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标示。但在各种力量驱动下,它也同时成为可资利用的文化品牌,引起争夺。在此过程中,作为“遗产”的蚩尤经历了多重阐释,也数次重塑了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39.
中国的全球化是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时做出的战略性选择,它对中华民族向心力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全球化的资本逻辑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民族向心力增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但却冲击了社会主义理想在人们心中的吸引力;政治全球化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力量以及其影响力,但也强化了人们对国家的民族意识、国家认同;文化全球化带来了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却也使我国更加理性自觉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致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全球化刺激了"全球主义"与"世界主义"话语的兴起,也使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力量得以涌现。  相似文献   
40.
"阳湖文派"是清代重要的古文与骈文创作流派,其成员间有着丰富复杂的宗亲与师友关系,并且基于上述关系的文化学术交游,乃是"阳湖文派"之所以能够成派的重要基础。这一点颇具地域文化特色,清代其他文学流派多不具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